去年六月一日是我人生中最后一個兒童節。
那天的報紙上,有一篇名為《孩子,你為什么不快樂》的報道。我注意到了一張圖片,是一個年紀與我差不多大的巴基斯坦小男孩在卡拉奇街頭頂著托盤叫賣。他那雙黑栗般明亮的眼睛飽含淚光,透著不言而喻的辛酸。僅僅一眼,我似乎就讀懂了他的苦難。原來,他是幾百萬正在身陷水深火熱的兒童中的一員。
在那篇占了整整一版的報道中,我帶著驚悚和戰栗了解到這個世界的黑暗一面。誰能想到,當我們在安逸中每度過一秒,非洲就有6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年,那里居然有450萬5歲以下的兒童夭折,這里面絕大多數是可以挽救的。另外,就在我們生活的這片亞洲大陸上,有1.5億5到14歲的兒童淪為童工,有數不清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死在了各種各樣的武裝沖突中。阿富汗至今仍有500萬兒童無法接受教育。全世界有5到15億的兒童還在遭受暴力侵害。非洲每年還有40多萬嬰兒感染艾滋病……
看看那個巴基斯坦男孩,他的表情是多么令人心碎,我似乎看到了他眼中被饑餓和痛苦逼出的淚珠。真不敢想象他是怎樣在艱難中度過童年,度過兒童節的。他會有節日祝福和禮物嗎?他可以和父母去游樂園嗎?他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嗎?
再看看我們,雖然說我們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大,課余時間少,但至少我們衣食無憂,學習條件優越,還有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們的關愛。雖然我們沒有歐美那樣輕松的教育體制,但相比非洲那些連生命都難以維持的同齡人,我們該感到慶幸,想想那些出生在加沙的人,他們的童年曾在此起彼伏的戰爭中支離破碎。
可是,就像那篇報道的標題一樣,我也想問:他們為什么快樂?他們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同為地球上的少年兒童,他們不能像我們一樣快樂?是因為世界發展不平衡嗎?是因為政治、宗教、種族矛盾嗎?因為戰爭和災害嗎?真正的原因肯定是復雜的,可為什么正當如今盛行豪宅盛宴的時候,世界的角落里還有那么多人忍饑挨餓、居無定所?
我的耳邊不禁又響起了邁克爾#8226;杰克遜的歌聲:“我們住在地球上,像一個大家庭,人類應當相扶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