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怕女人算賬,只怕女人貼錢。
買車時我贊助了一半的車款,老公聲稱:他以后就是我隨叫隨到的專用司機,副駕永遠屬于我。可才一年多,這司機就不大好使了。
剛有車那陣,他不放過一切開車的機會。我去步行3分鐘就到的沃爾瑪買點東西,他都喜滋滋地問要不要坐車去。現在車癮日漸淡薄,有時我想用車,理所當然就變成了麻煩。
就說上次同事聚餐吧,我承認選的地方是遠了點兒,開著空車來接我一來一去的汽油費比打的也貴一點,可是,買車不就是為了這種時候么?他一點兒也沒有給我撐場面的覺悟,說上了一天班很累,而且洗了澡,不想出門了,讓我打的回家。
“不”這個字說了第一次就不愁第二次,局勢讓我越來越悲憤。早上,從以前送我到辦公樓下,變成只順路載到班車站;晚上,從繞去單位接我,變成我在班車站等他。周末想勞煩他當司機,沒哪次不是三請四催,看他還頗不耐煩。他嘮叨最多的話,就是讓我趕緊學車……總而言之,無論服務質量還是服務態度,都大幅下滑。有時,一想到買車時貢獻的那十來萬,就發自內心覺得不值。
憋屈只能憋著。畢竟我不會開車,方向盤握在人家手里。
事情忽然就有了轉機。一次參加一個新聞發布會,主辦單位給我們一人送了一張面值500元的中石油加油卡,我順手揣在包包里就忘記了。
過了幾天,他帶我去班車站,路過中石油進去加油,我想起包里還有張加油卡,按下車窗遞給加油工說:加滿。
“拿人的手軟”這話真沒錯,那天,車開到班車站時,他一點要減速的意思都沒有,久違地把我送到辦公樓下。下午快下班時,他又主動打來電話,問要不要來接我。我明白便宜不能一次占夠,體貼地告訴他還是照舊在班車站等我好了。
在這張油卡刷光之前,我頗有點翻身農奴把歌唱的狀態。雖然應我的要求,只在班車站接送,他竟然有點兒靦腆的神情,似乎過意不去。
這改變讓我觸動。應該說,在這輛車上他付出更多,除了另一半車款,他還承擔了購置稅保險上牌費停車費共計三萬多,平時月均近2000元的養護加油洗車,也全是他掏錢。我那時覺得理所當然——車是他要買的,主要也是他在用,我因為貢獻了12萬,理應享受部分使用權。
但夫妻之間,還真不能像規劃公司一樣,來規劃婚內財產,也不能因為有所付出,就心安理得長期躺著啃老本。就像不能因為當初相愛,就肯定這輩子不會出狀況——感情需要不斷付出,經濟上也一樣。
有多難呢?12萬車款都痛痛快快花了,后期幾百上千元的各種費用就不嚇人了。逛超市時,給他帶一瓶12元錢的藍色玻璃水、買幾只夏天坐上去更清涼的冰墊、買瓶幫助車廂迅速降溫的進口噴霧……
我為車付出越多,他似乎越愧疚。似乎出于補償心理,幾乎我每次需要用車,他都格外爽快。
我始終沒打算學車,或許拿了駕照會便利很多,但相較而言,我更喜歡老公當司機的生活。雖然為了維持這種VIP級的待遇,我每年得花些錢貼補在車上,我掏了原本該他掏的錢,于是享受了相應的殷勤服務,這很公道。
慢慢地,老公“模范司機”的名聲就傳開了,有同事問我怎么做到的,我如實相告。她們嘴上不說什么,但神情中看得出并不茍同。或許在她們看來,身為兩口子,還要用錢換待遇是很悲哀的事。
我卻覺得,夫妻之間不分彼此是句傻話。哪怕是恩愛夫妻,在錢這個話題上,也難免有小算盤。各有各的開銷、各有各的父母、各有各的朋友、各有各的愛好……林林總總,兩人的錢必將有不同的消費渠道。有人為自己承擔一點,自己手里就會寬松一點兒,這是再簡單不過的數學題。
而夫妻之間為對方出資,除了數額,還要看次數。
消費是有記憶壽命的,每次消費之后,大約會在四十天之后淡忘。一次性幫扶他10萬的效果,一定不如分十次出的效果好,如果能分成一百次,那就更加完美。
到了過年的時候,他突然買了塊瑞士表送我。我估算了一下,表的價錢和我一年來花在車上的錢差不多持平,經濟上我沒虧,待遇上委實是賺了。
男人就是這樣,總期盼著女人能自強獨立,最好還能貼補自己一點。但真被貼補了,除了那些喜歡吃軟飯的,絕大多數男人又會內疚腆然,冒出點補償心理。
這是男人的通病,也是女人的機會。很多女人喜歡跟老公把賬算得清清楚楚,這其實挺笨。夫妻倆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最后吃虧的絕不會是男人。
男人不怕女人算賬,只怕女人貼錢。在以感情為前提的夫妻關系中,如果哪個太太能多點耐心,無條件先投入一段時間,那她在老公心目中的位置一定無可撼動。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