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暑假,又到了編校報的時間,要從大量學生、教師的習作中尋找優秀文章。在篩選中,我注意到初一(三)班孫霖同學的《成長的感覺》一文,讀后為她的遭遇而震驚,為她的善解人意而感動,為她的未來而擔憂。我禁不住從內心問自己:孩子,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成長的感覺
成長是一座橋,是一朵浪花,是一條河。每個人經歷過它,都會留下成長的斑痕。一次次的經歷,一次次的感覺,都會在成長本上寫下真實的一筆。
我心中的彩虹在那一刻誕生。
我家“狂風暴雨”后,只有滿地的杯盤碎片和“兩頭對陣的猛獸”。一次次地交戰,一日日地升級,曾經溫柔的媽媽歇斯底里,曾經儒雅的爸爸青筋暴露,整個家庭籠罩在硝煙的恐怖中。我只能驚恐地躲在自己的小屋,咬著被角默默流淚。
我從小喜歡陽光的顏色、陽光的味道。尤其是彩虹,它是那么的美,令人向往。
“別廢話!”“不講理!”“啪!”伴隨著杯子的破碎聲,門外的吵罵聲又開始了。我知道我的生活沒有陽光,陽光不屬于我,彩虹更不屬于我。
門外的風雨好像停了,出奇地靜,有點死一般的靜。
只聽得見墻上秒針走動的聲音……
突然,有人敲我的門,是爸媽!一定是爸爸想起了女兒還沒吃飯,一定是媽媽問我要成績單……我急速下床,快步走到門口。
不,不急著開門,我要把淚水洗去。他們一定是和好了,過日子哪有不坎坷的,我不怨他們。
我要換上那件粉色的裙子,他們一定覺得有點對不住我,要帶我去逛超市,或去看電影,然后去我喜歡的“KEC”……一股暖流涌動著,我輕松地開了門。
爸爸媽媽黑著臉站在我面前,我的笑容在收斂,直到僵硬地張著嘴站在那里。他倆幾乎異口同聲地向我發問:“你想跟誰走?說!”
我覺得腿在發軟,頭變大,一下子癱倒在地上。
我知道,陽光不屬于我,彩虹不來我的家!
我心中的彩虹在那一刻破滅了……
成長本上寫有快樂和興奮,那么輕盈;寫有憤怒和痛苦,那么沉重。而在這一頁上缺了一半紙,下幾頁上,清清楚楚地印上了這樣兩個字:灰暗。
當孩子成長本上寫滿了憤怒、痛苦、沉重、灰暗的字樣時,這個孩子已失去了快樂和幸福,會變得敏感多疑,甚至仇視一切;她不會認真聆聽老師的教誨,本能地抵制說教。“為了使孩子能成為有教養的人,首先,孩子要有歡樂、幸福以及對世界的樂觀感受。”我不知道,對一個不由我教的孩子,為了你的幸福和歡樂,我能為你做些什么?
我知道,教育并不是萬能的,它不能使一個人不受其生活環境的影響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但教育必須保護孩子們心靈中巨大的、無可比擬的精神財產和精神財富——歡樂和幸福。面對受到心靈傷害的你,我能做些什么?我希望能找到你的班主任、任課老師,建議他們走近你,與你共同學習、生活、活動,讓學習或活動給你帶來歡樂,以減輕你所受到的傷害;建議老師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關心幫助他人且融洽的班集體,讓你能安寧、平靜,在愉快的學校生活中消除痛苦、不安和憂慮。
希望能有機會與你的父母溝通、交流,不管他們有怎樣充分的離婚理由,我想讓他們讀一讀你的《成長的感覺》,讓他們知道你的不安與痛苦;不管他們是否鐵了心要分開,我還是要勸他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分離,只有一個理由:為了你的成長。理由、道理再無力,我還是要拼命說服他們,在你的成長中,他們的作用不可替代。
我還希望能成為你無話不談的朋友,能走進你的心靈,傾聽你快樂的理由,感受你內心的痛苦和不安,讓我有限的力量能驅散你的愁云,給你帶來更多的愛意和溫暖,讓你不再覺得成長的天空是灰暗的顏色,讓籠罩在你心頭的陰霾一掃而光。
(作者單位:山東海陽市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