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閱讀結束之后,我和孩子們聊起平行四邊形中的人生道理。昨天剛教學這個數學知識,有一道題是一個長方形框架,拉動之后變成平行四邊形,“周長未變,面積變了”,孩子們得出的結論是:“四邊形的底不變,但這條底相對應的高變化了,結果面積也就變了。”
這里面有什么人生道理呢?
孩子們很疑惑,我告訴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許多天生不變的東西,或者相對不變的東西,例如容貌(美貌或殘缺)、性格(本性難移)、區域(地理位置)、年齡(同齡人一起成長,相對不變)等等,這些是“底邊”。但是,“同底”的兩個人,往往最終顯現的結果卻很不一樣,為什么?
孩子們說因為“高”不一樣,那么人生中哪些是可以改變的“高”呢?“我僅僅羅列幾條,你們先聽,看有沒有道理,大家再補充。排在第一位的,我個人覺得是習慣,你看兩個孩子同樣聽完老師的作業布置,一個迅速地整理,抓緊時間完成,另一個,慢慢地收拾,作業放在一邊不去管它,直到老師催促,才忙亂地完成,這時第一個孩子已經在悠閑地讀書或者做其他事情了。這就是習慣的不同,結果你們應該可以判斷。”
“習慣是高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態度,我們可以看到優秀學生對于學習生活的態度,永遠是積極樂觀,永遠是正面向善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整天憂心忡忡、怨天尤人的孩子,一個總是把挫折和困難推給他人的孩子,一個不思進取的孩子,他怎么會有健康明亮的心態,怎么會有自信的眼神,不可能有。”
“而態度是可以改變的,昨天還是失望的心靈,今天或許因為一場演講,或許一篇文章,或許一個他親眼目睹的細微場景,或許就是因為內心一瞬間的觸動,改變發生了。我們這幾天親眼見證了阿星、蘇鈺、天雷的一些改變,他們的態度轉變導致了平行四邊形高度的提升,結果發生了什么?原本單詞聽寫‘零的紀錄’被打破了,從1個單詞到4個單詞。我相信改變仍會繼續下去,只要你的高度不下來,面積也就不會變小(我在黑板上板書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變化)。我們不舉例什么偉大人物,只看身邊的孩子們。”
我繼續說:“這條高還必須有一個變量,那就是方法,光有態度,而沒有方法作支撐,最后的結果也不樂觀。很多看起來一直勤奮的孩子,為什么他的學業上進步不大,其他方面非常靈活,不存在智力的問題,態度也不錯,習慣也不壞,什么原因呢?有可能是方法不科學——有沒有合理安排時間?有沒有勞逸結合?有沒有靈活性記憶?這些都是方法上的差異。”
“找一找自己的高度欠缺在哪里,然后彌補上來,在底邊不變的情況下,你可以獲得人生的最大面積,最大成就。當然也要提醒大家,平行四邊形有一個特性叫做易變性,高可以提升,也可以下降,所以最后一個要素就是毅力,無論習慣、態度、方法都會存在一個階段性,通常我們說此一時彼一時,你如何能時時刻刻保持良好的狀態,使這個高不回落,就需要毅力來支撐。把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把積極的態度保持下去,好的方法轉化成好的習慣,自己的面積才能實現‘最大化’。”
“這就是平行四邊形里的人生道理,你們也可以再想一想,找一找還有哪些變量值得你去提高,好么?”
二
下午課間的時候,我把以上文字部分打印出來,在教室后面開辟了一個小欄目,名稱叫做“寫給你們的話”,供孩子們閱讀交流。
孩子們體育課回來的時候,發現了這個新的變化,有孩子湊近前看,然后互相告訴文中提及的名字。天雷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名字,很開心地笑。我把他叫到面前,問他除了自己的名字,還看到什么內容印象深刻,他低下頭不說話,我讓他繼續去看,告訴如何增加自己的高度,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他去看了大概十分鐘,結果還是一無所獲。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天雷在學業上的很多問題或許可以在這里找到一些原因。
于是,我讓他把文字讀出來,他很認真地去讀,但很困難,斷斷續續,有一句沒一句,有時竟然漏了一行都沒有察覺,這樣的閱讀顯然觸及不了理解的層面,更奢談心領神會。我等他讀完,我們眼神交會間,天雷低下了頭,我平和地說:“你可能第一次讀這么長的文字,也可能是我寫得還不夠通順,你能這樣讀完最后一句話,就是有毅力的表現。”他抬起頭,看著我。“慢慢來,我們或許可以從更為簡短的段落里去尋找,你就從這幾句話里找。”
我指給他一個大概的范圍,幾句話,他又默默地讀了幾分鐘,說出了排在第一位的是“習慣”,我說是這個答案,再看看下面的文字,是不是還有些體會,幾句幾句地看,哪怕一句一句來都可以,他又很認真地讀。
我離開他,讓他自己讀,他有時用手按住被風吹起的紙,有時用手指指著上面的文字,有同學湊上來,他會笑著指他自己的名字,那一刻,我看得出他心中的高興。孩子,慢慢來。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南興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