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我班的學生悄悄地給自己課桌貼一些明星小畫片,有幾張桌子桌面明星“云集”,且有各種貼法:斜著的、橫著的、三角形或圓形排列的,等等,一些椅子靠背上也貼得五彩繽紛。看了之后,五味雜陳:學生是長大了,學會追星,學會打扮自己,追求另類與刺激,但學習的思想松散了,班級的文化氛圍被破壞了。心想,如果發展下去, 恐怕“班將不班”了。
如何扭轉局面呢?以前只是個別現象,現在大有蔓延之勢。我仔細分析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九年級學生心理空虛,精神缺位,追星也是彌補了他們的心理與精神的需要。學生們聊以慰藉自己孤單的心靈空間,這正是他們努力追求自己被人關注、崇拜和表揚的心理體現。九年級畢業學生已經從喜愛動畫片的少年期發展到模仿成人世界的青春期,學生展現自我、表達自我的愿望更加強烈。此時最關鍵的是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旺盛的精力用于學習與積極興趣、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習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精神支持,需要更多情感關懷與適度的心理調節。
九年級畢業班級更需要學習文化的有效設置與熏陶,我們通常只關注班級黑板報與班級園地的文化布置,從大環境上進行渲染與營造,而忽視學生課桌文化的布置,于是學生個體學習文化常呈現空白。課桌與學生朝夕相伴,課桌上一片空白,學生出于天性,不免會給它裝飾一番,出現各種怪異的課桌文化現象就不足為怪了。要打造班級文化,創建書香班級、溫馨課堂,不僅要從整體上考慮,做足班級文化的大文章,更要關注班級文化的小細節。課桌文化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該成為班級文化布置的盲點。如果積極向上的文化熏陶就在學生自己的眼睛下,就在他們的手邊,也許不經意間就能點燃他們內心追求進步的小火炬。
當然,課桌文化不是讓學生在課桌上學魯迅刻上“早”等字,那是一種對公有課桌的傷害。那么,如何打造適宜、積極、健康的課桌文化呢?
首先,召開主題班會,認識課桌意義。為了認識課桌的意義,我們召開了一次以“我的課桌,我做主”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認識課桌是我們的朋友、助手和監督人。積極的課桌文化有利于激發學習的潛能,有利于克服缺點,愉悅身心,調節情緒。布置一次全班性進行鏟除落后課桌文化的“雷霆行動”。鏟去明星畫,洗去課桌污漬,構思自己的桌名——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自己就是“明星”,為自己加油。
其次,正確選取桌名,張揚個人風采。正確選取好自己的桌名,要求同座位學生同心合力給自己心愛的課桌起個好名字,起到勉勵自己的作用,展現自己個性風采,要求張揚個性,與眾不同,亮麗響亮。
同學們面對即將參加中考的現實,認真地為自己的課桌取名。或告誡自己努力復習,取名為“聞雞起舞桌”“天道酬勤桌”等;或告誡自己要從失敗中站起,取名為“臥薪嘗膽桌”“破釜沉舟桌”;或勉勵自己學習,樹立必勝的信心,取名為“學習必勝桌”“馬到成功桌”“精益求精桌”等;或展示兩人之間友誼之深,合作默契之意,取名為“高山流水桌”“珠聯璧合桌”等;或展示自己的高尚的情操,取名為“寧靜致遠桌”“智者無敵桌”等。我幫助學生用彩紙打印自己的課桌名字,貼在課桌中間。在名字的下方,學生用紙條寫上自己座右銘。這樣,學生給課桌取名表達自己心中的愿望和追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給自己奮進的力量。課桌不僅成為學生的學習桌,更成為學習的激勵桌、人格的塑造桌、友誼的見證桌,使得同學關系更和諧,學風更濃。
最后,定期課桌評比,實現自主管理。一周一次優勝桌的小評比,對優勝桌進行精神與一定的物質獎勵。每一次評比,從衛生、學習、合作、紀律等方面進行綜合評比。評比程序首先從自我推薦開始,然后所在小組初評,最后班委會終評,同時班主任課任老師的意見作為參考,并為優勝桌寫一兩句頒獎詞。通過優勝桌的小評比,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吵架聲少了,課桌上三八線不見了,彼此更珍惜初中最后的學習時光。
給課桌起個名字,一個小小的細節,走進了學生的內心世界。一個個課桌名字,就像一面面小紅旗,展示著學生青春蓬勃的朝氣,為同學們鼓勁加油。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鞍湖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