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管理是學校的日常工作,天天周而復始,很容易讓人形成思維定勢,墨守成規的管理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談不上促進學校的發展。因此,我們在學校教學管理中堅持以創新理念引領,“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力爭高效率,實現高質量,在創新中謀發展。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才能指望好學校出現。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單純在于崗位培訓,教師能力的顯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之中“長成”的。我校將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有機結合起來,使研訓一體,幫助教師增強研究意識,養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突出師德。
1 堅守教育信仰,自主構建道德人格,踐行為人師表的莊嚴承諾。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業,教育是對人的成全,她承載著傳承文化和文明的重任,肩負著民族的希望和明天。教育者不是一個普通的賺錢養家的人,既要有教育信念,如王菘舟校長所言,“信仰是成長的價值皈依。有信仰就有精神家園,有家園就能安身立命,就能行當所行,止當所止,就能全神貫注,一以貫之”,又要敢于承擔責任。學生發展的需要是一切教育制度的基礎,是教師教育方式和行為選擇的依據。教師進入課室,首要的事是使他的學生樂于留在那里,還要對學生愛得純粹,愛得直接,愛得干脆。
教師之德主要靠自己修行,外控式的師德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惡行擴張,抑制丑惡人性生成。但教育是良心工程,高尚師德的確立關鍵靠內省,靠教師自主構建道德人格,內心世界形成自己行為的準繩,踐行為人師表的諾言。正如明初翰林學士薛暄所言:教師應“謹其言行而為諸生之儀式”,一言一行都要有一定的規矩,從而使學生在其身教言誨下“如金之就范冶,木之就規矩,自然而然地成材”。
2 構建教師職業倫理體系,規范教師的教育行為。人之范,行之則,乃為師。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如其它行業一樣應有自己的行規,教育作為“以育為本”的行業,應有有別于其它行業的倫理,且德行比其它任何行業的要求都要高都要嚴。如果說醫者要仁心仁術,公務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么教師更要有職業精神和更高尚的職業倫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能涵蓋全部,只是為師者提供應守住的行業道德底線,就像商人不售假貨,公務員不得貪財一樣。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將教育特殊化、教師神圣化、教師職業倫理政治化,結果師德教育空洞化、形式化。筆者強調建立教師職業倫理體系是基于教師自律基礎上的行業信條,愛心是教師職業倫理的核心,育人、發展人、成全人是教師職業倫理的宗旨,真、善、美是教師職業倫理的追求,尊重、呵護、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教師職業倫理的基本要求,一切為了孩子是教師職業倫理的行為準則。我相信,基于教師對職業倫理的恪守,加之外在的道德規范,教師的高尚德行就會成為習慣,教師就會真正成為文明的先行者和國民之楷模。
3 優化教育環境,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教師之德要靠內省修行,也要規范引導,同時教師作為社會人,需要獲得社會的尊重,而來自學生和家長發自內心的尊重更為寶貴。師德建設不能一味責怪教師和教育,不應該苛求,更不能揪住個別教師的不良德行大肆炒作。教師要寬容,他需要自由成長的空間。他的心靈需要尋找舒展的地方,他的工作需要社會和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崇高的職業不僅僅是崇高者的崇高,社會和人們營造崇高職業的土壤和空氣比N個教師節的效用還要大。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常規的教學評價自有其作用,但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單調劃一的評價方式顯然有些落伍。我們在實踐中根據本校特點,創新教學常規評價體系,讓師生消除對評價的恐懼心理。
1 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評價工作常態化。我們在教學管理中提出“將常規做好、把過程抓實、讓細節完美”的口號,并通過創新常規工作的評價體系,讓師生成為評價主體,改變形式化評價,強化日常評價,科學運用評價結果,對成效突出的部門和個人分別在評優、職稱評定等環節上優先考慮和照顧。例如為了能客觀公正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采取了隨堂聽課,優質課、示范課評比等評價方式,使教師能夠重在平時,效在課上。
2 完善評價體系,強化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為了全面掌握教師作業批改情況,我們對作業檢查方式進行大膽嘗試,采取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不定期檢查教案、作業:由學校組織教務處及有關人員深入到課堂,檢查當堂科任老師教案編寫情況,上課、作業情況,或利用中午到年級組隨機抽查蓋章、登記;定期檢查教案、作業:每月末,科任教師送交教研組組長檢查、審閱,簽字,并把有關檢查情況填人《教師教案、作業檢查情況登記表》,學期末交教導處備查。學校將作業批改檢查的結果,作為個人年度業務考核、評定職稱、評先等工作的主要依據之一,并按有關規定處理未完成者。通過作業檢查,不僅掌握了教師批改作業的情況,從側面反饋出教師的工作態度、責任心,并借以引領教師追求精心設計作業、合理控制作業時間,努力達到減負高效之效果。此外,使定性與定量評價相得益彰,注重對師生進行發展性評價。
客觀、公正的量化考核,真正體現了獎勤罰懶的原則,鼓舞了教師的工作干勁,教師更加敬業,在教學常規工作中求實、求真、求效,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