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待優生,我曾對本校3個年級15個班近20名有問題的待優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涉及未來打算、興趣愛好、最崇拜(佩服)的人、最喜歡的學科、最尊敬的老師、最信奉的格言等方面,學生幾乎沒有作答。而談及學習時,某些待優生,無論怎樣都不愿學習。課堂上要么出洋相,搞笑;要么惹是生非,擾亂紀律……對此,我進行了深入地分析。
一、待優生形成的原因
“人之初,性本善”,待優生不是天生的。待優生大多是留守學生,也有極少數是因家長嬌慣放縱造成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 家庭教育缺位
1.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是空白
迫于生計,父母外出務工。這些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或寄養在親戚鄰居家里。這些代管人往往只盡撫養之責。一般不管教育。 2.家長嬌慣放縱,教育缺少力度
當班主任把孩子在校不良表現和他所做的教育轉化工作說給某些家長,家長給班主任的建議竟是:“我們那孩子,你要順著他,他是受不了一點氣的,一些事要哄著來。”
(二) 學校教育主旨偏位
1.重學業,輕德育
由于一味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評價老師、學生的好與差,從而忽視德育教育,引發成績差的學生自暴自棄,從反面“成名”惹人注意。
2.放任自流,踢皮球
由于待優生給班級、老師、學校屢屢添亂,多次教育不見效果。若家長不能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便會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三) 社會環境導向偏軌
1.夸大陰暗面,扭曲正面教育
一些家長面對社會上一些腐敗、黑暗的現象,本著自己在外闖蕩的經驗,認為一個安分守已有公職的大學生,日子過得不及初中沒畢業的小包工頭;在校能打架,說明別人不敢欺負他;能帶領幾個人斗毆。說明他有組織能力,這樣的孩子出社會能吃得開。
2.環境影響,方向迷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待優生很容易和社會上的不良少年鉆在一起,這些不良少年為逞現自己“魅力”,一邊給講黑惡現象,進行負面著色,一邊介紹自己“成功經驗”。
二、待優生轉化措施
本著對社會負責、家長負責,本著教孩子一時要為孩子一生負責的原則,待優生轉化工作再難,也必須努力做好。
(一) 聘請代理家長,彌補管理真空
鑒于家長常年不在家或缺乏管教能力,要求家長聘請代理家長,代他們監管教育孩子。彌補學校或老師管教權限的真空,縮小孩子驕橫放任的空間。
家長與代理家長要有管教約定,家長要當著孩子的面賦予代理家長管教權利,并簽下管教協議。在外務工要適時向代理家長詢問孩子各方面的表現情況,向學生詢問代理家長對其管教情況。代理家長必須是學生信服的有管教能力、盡職盡責、熱衷于教育的親戚、鄰居或老師。
(二) 學校加強關愛力度,健全管理機制
1.給予生活、心理幫助,建立關愛之家
只有觸及心靈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待優生的轉化應是先感化后教化,感化就得從關心生活,了解心理開始。如何來關心待優生,了解其心理,促進其轉化呢?在校建立關愛之家。關愛之家,為老師接觸、了解待優生提供空間,為師生幫其轉化創造了條件。
2.促進步,抓反復,建立班級監督機制
通過關愛、心理救助、觸及心靈的感化等措施,待優生在某些時候確實有脫胎換骨的愿望和表現,但自我約束能力差,這就要求老師反復抓,抓反復。如何面對待優生屢教不改的現狀呢?建立監督機制,匯報制度,評價制度。
3.樹立理想、培養信念,創建奮進集體
一個積極奮進、有正氣的集體,懶漢、無賴是沒有市場的。創建奮進集體,讓學生不良習性:思想,在班級輿論中得到譴責和改正。在集體的熔爐中。一些異樣的棱角會被消熔。從而使待優生學有榜樣、學有動力。
4.提高家長育人理念,建立家校聯系制度
學校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教師通過家訪、電話聯系等,來宣傳辦學宗旨、育人理念,傳授管教孩子策略,培養家長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提高家長認識社會的能力,對社會不良現象、事件,能作出科學分析,提高教育學生的能力。
5.多管齊下,完善管理體系
面對待優生不斷增多、教育難度增大的勢頭,學校得有相應組織來協調各方面力量進行綜合管理,把其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抓。學校領導、老師要高度重視,成立待優生轉化機構,全員參與,共同研討,積極構建教育合力。改變憑良心教書,班主任育人的局面。將待優生轉化工作納入年度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
(作者單位漢王鎮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