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獲“學者”稱號
高中生被美名校全獎錄取
李語陶,南京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2011年獲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康普頓獎學金。該獎學金是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頒發(fā)給地球和行星科學、環(huán)境科學、數(shù)學、物理本科專業(yè)方面有突出能力的新生的最高全額獎學金。尚在讀高三的李語陶因何獲此大獎?原來他物理、數(shù)學成績超棒,在地理競賽中也輕松奪冠,人稱“個性帝”;他在學習上從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思考,甚至對教科書也是“批判式”學習。他經(jīng)常對自己學過的各種課本加以比較,從中發(fā)掘哪些課本編得好,哪些題目出得有意義。如今,李語陶已收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埃默里大學、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多所名校的錄取通知。
中小學生睡眠時間
5年減少1小時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過去10年間組織的3次對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中小學生睡眠時間持續(xù)減少,近8成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無論學習日還是周末,中小學生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僅有8小時,較2005年還少了1個小時,均達不到教育部的規(guī)定下限。課后作業(yè)成為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而課外補習班與興趣班過多、競爭壓力過大等,則成為了學生周末睡不好的緣由。睡眠不足成為習慣,是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體質(zhì)下降的重要原因。
別為了“微博”荒廢學業(yè)
微博,即一句話博客,已經(jīng)成為當前最熱門的信息交流和傳播工具之一,正逐漸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今,這股“微博風”悄悄刮進了校園,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每天忙著“織圍脖”。教育專家認為,微博對于中學生來說只是一種網(wǎng)絡新生事物。作為處在知識認知期的中學生,對新生事物的追捧很正常,但前提是不耽誤學習,時間要控制,不要沉迷其中。微博本來是增強人際交往的工具,但是過度沉迷卻會起相反的作用,導致個人與現(xiàn)實社會的隔離,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不僅對瀏覽微博的時間要控制,對微博瀏覽的內(nèi)容也應該有取舍。
#1050833;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