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文中的典故
在《紅樓夢》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典故。凡是在讀書中遇到你不太明白的詩句、話語等,都去查查資料,很可能那都是在引用典故。
《紅樓夢》第一回,賈雨村在月圓之夜同甄士隱喝酒,陳述自己的抱負時說:“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lián)內待時飛。”這兩句詩就引用了兩個典故。
“玉在櫝中求善價”出自《論語·子罕》:子貢說:“現在有一塊美玉,放在一個精美的盒子里,老師您說我們是把它繼續放在盒子中好好珍藏起來呢?還是找個合適的機會把它給賣了呢?”孔子說:“賣了呀!賣了呀!等到一個合適的買主出一個好的價格,就趕緊把它賣了呀!”
“釵于奩內待時飛”,是借用“玉釵化燕”的典故,出自《漢武洞冥記》二卷:有一天,一位仙女贈給了漢武帝一支金釵,漢武帝十分高興,就將這支金釵賞賜給了他最寵愛的妃子——趙婕妤。她將這支釵珍藏在精美的錦盒中,到了漢昭帝的時候,忽然想起來還有這樣一件事,便想請出這支釵來看看。當打開這個錦盒時,只見這支金釵變成一只白燕飛向天空。后來,宮中的手藝人就憑借記憶制作了這樣的金釵,給它取名白燕釵,用它來表示吉祥如意。
賈雨村聰明過人,自幼飽讀詩書。可是一直沒有考中進士,也沒有人請他做事,他心中十分不快,借此機會引用這兩個典故,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