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利娜、段非一對80后年輕人,因家境貧困,是愛心人士的支持,讓他們讀完了小學讀大學,同時也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2006年,這種子在感恩和愛心的滋潤下終于開花結果,催生出了中國首家報恩網,為千千萬萬個需要救助的人們提供了愛心互助的平臺。5年來,他們策劃組織了60多場愛心公益活動,救助了100多名孤殘兒童……
一對寒門出身80后大學生,知恩圖報創辦報恩網
有時候人們不能不相信緣分。
2006年的一天,早春的太陽分外耀眼,唐山一家網絡公司里,段非像往常一樣坐在電腦前處理圖片,他的右邊坐的是今天新來的一個女孩。年輕人熟悉得快,交談中,段非了解到女孩叫許利娜,是河北理工大學大四學生,是來公司實習的。
許利娜和段非一樣,從小家境貧寒,要不是有親戚朋友和愛心人士的幫助,別說讀大學,就怕連小學也讀不完,至今許利娜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同學捐的。面對家境的窘困,兩個年輕人沒有自卑,更沒有氣餒,而是充滿了感激和感恩:“我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做點什么事回報幫助過我的人,回報社會。”許利娜很認真地對段非講。段非沒想到,眼前這個瘦弱的女孩居然和自己有著一樣的夢想,兩個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相約一起為理想奮斗。
當時正是唐山抗震30周年,整個城市充滿著一種感恩的氛圍,觸動了許利娜想回報社會的心,她想做一個公益網站,希望給有困難的人搭一座橋梁。她把自己的想法第一時間告訴了段非,兩個人不謀而合,興奮不已。接下來,兩人緊鑼密鼓,籌劃著自己的網站。2006年僅僅還差一個月就要畢業的許利娜和在網絡公司工作的段非,共同建立的網站“中國報恩網”在網吧里誕生了。網站的雛形是個“小作坊”式的論壇,許利娜花了70元購買了域名,200元買了個空間,200元請人制作網頁,連臺電腦也沒有,發帖、管理都是在網吧里完成。當時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網站像在湖中扔進了一塊巨石牽動了整個社會。
2006年6月1日,“中國報恩網”正式上線,因為建站初期得到了當地一些媒體的關注,網站的訪問量與日俱增,一千、兩千、八千、一萬,面對這樣的場面,許利娜和段非從驚喜到有些不知所措。求助者與捐款者也越來越多,段非的QQ幾乎要加爆。不到一個月,點擊率超過一萬。
負債助人,網站遭遇尷尬卻收獲著幸福
然而,網站“熱鬧”的背后卻是痛苦的堅持。隨著“中國報恩網”的訪問量越來越高,求助的人越來越多,相應的費用也急速上漲。2007年,許利娜和段非來到石家莊工作。
“當時真的是手頭拮據,最難的時候,租的90元的房子我們都交不上費用,利娜找工作在一個網站做編輯,每個月500元。”回想起當時的窘境,段非至今記憶猶新,也正因為這段執著的堅持,兩個人的愛情火花催生出了幸福的果實,2009年兩個人手牽手到民政局辦理了結婚手續。他們沒有任何嫁妝,唯一的陪嫁就是他們幾年來共同的結晶“中國報恩網”。從民政局出來,兩人在街頭吃了一碗面,然后繼續回到蝸居兼工作室接待一個又一個的求助者。
在感恩網實際的運營過程中,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受理求助者以及捐助者的信息。在網絡上受助者和捐助人并沒有見面,怎樣保證求助者的信息都是真實的、保證捐助的善款都用在受助人的身上呢?公開、透明,給大家一個交代是必須做到的。對于求助者的情況,報恩網會委托當地的志愿者或相關部門去實地考察、核實,然后才會在網站上公布求助者的信息。如果善款是用來治病的,他們則要跟蹤整個治療過程,還會將整個治療過程的費用在網上公布,方便捐助人了解善款的使用情況。
其實,這些年感恩網在做募捐活動時,一些車馬費、聯絡通訊費等基本費用都由許利娜、段非自己承擔的。如果光做網站,運營成本很低。但像許利娜、段非這樣自發組成的公益平臺,運作的很多費用只有靠自己解決——人家捐10萬元,他們就得花1000元去調查。人家提供善款,他們就要一步一步地核實對證,要對捐贈者負責,更要對求助者負責。而所有這些并不僅僅需要的是精力和時間,對于許利娜和段非來講,他們最缺的是資金。
而許利娜和段非基本全職撲在“中國報恩網”,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業余為一些小公司制作網頁,提供各種技術支持,收入很不穩定。他們真的對報恩網的未來有些迷茫了,這樣下去還能撐多久啊?
2009年的一天,段非的QQ上出現了一個網名叫月文的網友,她是來為別人求助的。段非看了求助的帖子,原來她是為一個朋友患白血病的丈夫發出的求助信息,段非照例把這個求助的帖子掛在了網上,之后就把這個QQ號刪除了。過了兩天,這個叫月文的女孩又上來詢問怎樣了,之后天天這樣詢問,熱切中不失焦慮。其實,急切的求助有很多,但為了別人這樣鍥而不舍還是引起了段非的注意。后來他了解到這個叫月文的女孩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身患重病的殘疾人,真名叫張悅文,出生在保定易縣。當年22歲的她從8歲就患上風濕性病,導致雙腿殘疾。堅強的她,從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17歲就開始做網站設計,始終靠著自己的努力來對抗命運的不公。
許利娜和段非被這個女孩感動了,也給了迷茫中的段非和許利娜更大的鼓勵。
之后,他們積極為張悅文找來了捐助者。他們知道,悅文和自己一樣心中充滿愛意,一定要幫助她并把她治好,這樣,她還能更好地去幫助別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他們把悅文姑娘的故事發到網上,立刻引來了許多的捐助者,很快為她籌集到手術所需的4萬元錢。2009年5月,報恩網聯合石家莊風濕病醫院為張悅文進行了手術治療,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張悅文終于甩掉了雙拐,能夠和大家一樣行走了。
也許因為身邊總有像張悅文這樣的人出現,許利娜和段非堅定了把網站辦下去的信心。
絕路逢生,報恩網依然綻放愛的奇跡
2011年6月,在難以為繼的窘境中堅持5年的許利娜、段非,突然在網上宣布關閉網站。“我一直把報恩網當作孩子看待,她不僅僅是幾個字母,也不僅僅是一個網站,她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我沒有照看好她,我感覺自己對不起她。”面對網站即將關閉的命運,許利娜黯然神傷。5年來,許利娜和段非一直處在經濟危機當中守候他們的報恩網,沒想過要獲利,但沒想到連生活都無法維持。這次真堅持不住了,所以想把網站暫時關閉,先找份工作掙錢,有資本了再回來做。
報恩網關閉的消息一經發出,立刻引來嘩然,大家呼吁,不能讓這個愛心網站就這么消失。6月中旬,石家莊計算機職業學院有老師看到媒體報道,他們對中國報恩網的許利娜、段非并不陌生。原來,他們曾到過這所學校,對大學生進行過感恩教育。正因為段非夫妻的理念與學校教育的目標一致,學校也看到了兩個年輕人純粹做公益的心,決定支持報恩網的發展。
6月29日,石家莊計算機職業學院決定對“中國報恩網”進行全方位資助,不僅為許利娜和段非提供了兩份合適的工作,還提供住宿、辦公場地和一輛車,并給予經費支持。
7月3日,登錄“中國報恩網”,一切如常。
2011年8月中旬,開學在即,段飛的電話又成了熱線,他們和石家莊計算機職業學院正張羅著讓50名貧困孤兒免費入學。愛心事業越做越大,也越做越踏實,對于未來,夫妻倆也更趨于理性:“我們現在有經驗了,通過和學校的交流,很信任他們,能感覺到他們是愿意長期來支持公益事業的。但畢竟現在還是在接受‘輸血’,我們也在學習,怎么把網站做得更好,怎么‘造血’還是要考慮的最關鍵問題。”
(編輯 鄭儒鳳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