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接到朋友電話,不像平時的從容聊天,那個電話是心急火燎的。
她說你在媒體工作多年,新華社有關系嗎?我說分社有一點兒。
總社呢?沒有。
外交部有關系嗎?沒有。
啊呀呀,愁死人了。
問清原委,原來是大好事。她的孩子碩士畢業,報考外交部,接到面試通知了;報考新華社,也接到面試通知了。
我說恭喜恭喜,女兒多優秀啊,人家家長羨慕還來不及。
她說羨慕什么啊,接下來的面試、試用期,淘汰比率仍然很高,上去的人肯定關系鐵硬,外交部的子女,新華社的子女,中央領導的子女……唉唉,北京,一點都夠不著,我親戚朋友熟人電話打一圈了。還有,你估估看哪里把握大些,我們著重做工作,扎牢一頭,可不要兩頭脫空。
到了今年1月,快過年時,朋友憂心忡忡的電話又來了:新華社有一點希望,但不能敲定;外交部一點信息沒有,關系也找不到。你看怎么辦?
看來,這個年她也過不好了,我拼命寬慰也不管用。
朋友是勞碌命。女兒從小到大的學習,都是她一手操心。女兒上幼兒園時她就幫老師的孩子織過毛衣,為此特意學來別致的花樣。女兒升小學、升中學、包括高考,她都進行全方位考察,提前挑選學校、班級,拜托相關人士,建立良好關系。
過節送點東西那是小兒科,她是用心良苦的,曾幫助老師辦過護照、打過官司、裝修過房子……這樣實打實地做過她才心安。
她的女兒果然步步順利,學業優秀,各方面都很出色,她覺得,一切都是自己鋪墊的結果。
而現在,她總覺得該做點什么,不能聽天由命,可這次鞭長莫及了。
春節過后不久,她女兒打來電話:阿姨,兩邊都錄取了,我準備去外交部。
又說:幸虧這次媽媽沒有托到關系,其實每次我都跟她講不用這樣做,她從來都是一意孤行。我總算有個機會來證明我自己了。
(編輯 雷虎 leihu7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