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淮河向北走,沿途的人們多愛聽戲,戲臺則成為了極其稀松平常的建筑。
在我的家鄉亳州,有一處景點,名叫花戲樓。在花戲樓的戲臺上,有許多色彩絢麗的木雕,上雕《長坂坡》、《割須棄袍》、《七擒孟獲》、《擊鼓罵曹》、《三氣周瑜》、《曹操刺董卓》、《空城計》、《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等18出故事。木雕上,英雄人物叱咤風云,木雕色調及格局雄渾氣派,一副皇家氣息。戲臺下端,兩側各端坐著一只猴子,左手拿一蟠桃,憨態可掬地沖著大家笑。猴子兩邊,各站著兩頭大象,卷著粗長的鼻子,很是威武。
一位“懂行”的朋友指著這方戲臺問我,你知道為什么在此放兩只猴子嗎?
我得意地按照世俗人的解釋說,是不是在暗喻王侯(猴)將相(象)?
朋友搖頭說,那只是字面意義上的膚淺解釋。
我不解,難道個中還有其他深意?
朋友說,你看這兩只猴子,有佛禪之風,面容雖憨厚,卻大智若愚,像極了斗戰勝佛。透過猴子的面容和深邃的目光,旨在提醒世人,可以聽戲,也可以想象自己就是舞臺上的角兒。但是,戲臺畢竟是戲臺,不要長久地沉浸在戲夢里,戲臺上的“官”是當不長久的,一晃,就散了;戲臺上的榮華不是真榮華,只是短暫的水月鏡花,萬萬不可當真。真若封王拜相,還得在現實生活中好好干。這只猴子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笑容警醒世人,別太把這場戲夢當成一回事,以防自己收不過神兒來。
我接著問,那大象的寓意呢?
朋友笑了,一個道理呀,這兩頭象也都是木頭做的,就像是在說這戲臺上的事情,一切都是幻象和假象呀。你若是當了真,勢必就要被這樣的“象鼻子”卷進去。
我嘆服于這座300多年的古戲院,更嘆服于這樣兩只猴子和兩頭象。忙接著朋友的話茬說,看來,我們不僅要善于做夢,更應該懂得怎樣讓夢想成真。
你悟到的這個道理是很入世。朋友說。
難道還有出世的道理?我迫不及待。
朋友感慨良深地說,你看,透過猴子狡黠的笑容,還有那如鉤的象鼻,是不是在暗示我們,其實這人生不就是一場戲夢,凡事不必太較真,凡事不必太執拗,以灑脫的襟懷看這個世界的氣候(猴)和氣象,心中常駐的就是朗朗清清的乾坤了。
聽了朋友的講述,我一邊嘆服,一邊摁下手中照相機的快門,我要把這方暗藏人生玄機的戲臺永遠留在我的取景框里。
(編輯 郝鵬 northernpe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