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然走上同伴教育主持人志愿者之路
我是一名同伴教育主持人志愿者。
同伴教育就是通過游戲、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和大家分享關于性與生殖健康以及預防艾滋病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家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大家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意識。
盡管在今天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些話題在一些人眼中依然是難以啟齒的,更別談在大庭廣眾下說出來了。但我不怕大家的不理解,相反,我希望我所講述的能使大家對同伴教育有一個新的了解。
我加入青春與健康同伴協會的時候純粹是抱著一份好奇的心態。第一次培訓時,聽著臺上兩位同伴教育培訓師將很多“禁地”字眼公然拿出來討論,我因為震驚竟有點驚慌失措。“性”、“艾滋病”……難道以后我的志愿活動都將跟這些詞沾上關系嗎?這份“特殊”的志愿活動真的適合我嗎?我舉棋不定,想過退縮。
回去之后,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想不到的是隨著我鼠標的點擊,嚴峻的事實被擺在了眼前,意識到當今中國青少年在性教育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問題與困惑。我想起了一句話:“思想改變命運,只有堅持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人。”這些事實堅定了我的心,更是幫我控制了內心的恐懼與不安,于是我開始積極準備起我的第一次同伴教育。
我還清晰地記得我第一次膽戰心驚地站上了講臺,就在 2007年11月15日的晚上7:00,面對著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學生進行同伴教育。我感到臺下投來了好奇的目光,內心不由得不安起來。在我的主持下活動順利地進行,活動的模式大家都非常喜歡,但當我一談到“性”話題的時候,臺下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我強烈地感覺到大家對我所說的內容開始有所抵觸,覺得這是不雅的事情,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說。
活動在我的忐忑不安中結束了,觀眾并沒有當面對我進行負面評價,但是令我十分委屈的是,從收集的調查表中我發現,竟有人寫道:“請女主持人知道羞恥心”、“不要在大庭廣眾中講這些骯臟的事情”……這些話就像一把把利劍刺進了我的心里。當時我很難過,但更多的是困惑:究竟我在做著怎樣的一件事情,我的所作所為在別人眼里就是不道德的代名詞嗎?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志愿工作竟然被別人否定得如此徹底。我的眼淚掉了下來,心里想的就是趕快離開這個志愿活動,離開非議我的人,不要再為了自己這點小小夢想背負如此大的壓力。
“恐懼源于無知,正視消除恐懼,我們的目的就是向別人說出正確的知識,消除大家的畏懼感。這是一段不好走的路,但這段路需要我們。”這是學姐看到我的狀況后對我說的話,話很簡短,卻喚醒了我:敢為先行者。
不因為微小而不去改變
我調整了狀態,積極地投入到每一次活動中。經過一年的鍛煉,2008年10月26日,我成為了一名培訓師,培訓同伴教育主持人。從剛加入志愿隊伍的小女孩到一名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訓師,回想這一年的努力,我幾乎將所有的課余時間都放在了這項志愿活動中。已經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場的同伴教育了,只知道看專業書籍、上網搜索相關知識已經成了我的必修課,現在我的電腦中存的最多的就是相關新聞、數據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培訓方案。這一年,我的內心和生活都很充實,志愿的信念一直激勵著我。我也在慢慢長大,主持技巧也越來越成熟了。成為培訓師之后,我每周的培訓經歷就是:和搭檔討論策劃培訓流程,清晨五點起床,背上培訓用的材料,轉幾趟車到達目的地進行培訓。寥寥數語,但是其中滋味很多:路途遙遠的辛苦、活動組織的忙亂、大家贊許的滿足……我幾乎每周都這么重復著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你一直在做一樣的東西,不感覺厭倦嗎?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沒有。”因為我知道,對于我來說可能是重復,但對于我教育的對象來說,每一次都是他們的第一次: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教育、第一次談這樣比較敏感的話題、第一次在這方面有所了解與認識。一想到這些,我就知道自己有責任去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
我記得一次培訓后,有不少學生留言,有人說:“我第一次接觸了我最發憷的東西,記憶深刻啊!”有人說:“這種教育很好,值得嘗試,應該參與!”還有人說:“從今天開始我將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真正的志愿者,好好鍛煉自己。” 看到大家的留言,再多的非議、再多的苦難都是值得的!
做了這么多的志愿工作,我也曾產生過疑問:我一直在努力,力量卻那么小,到底能改變什么呢?誰會在乎呢?正在這時候,我們的一個志愿者發給我一個小視頻:畫面里一個小孩正在干涸的海灘上將一條一條的小魚放回大海,但是海灘上有成千上萬的小魚。這時候就有人問他:“孩子,這里有這么多小魚,你肯定救不完的,救活這幾只小魚誰會在乎呢?”只見小孩捧起一條小魚放回大海,說:“這條小魚在乎。”這個視頻讓當時的我很有感觸。是的,可能我們的力量很小,不能改變世界,但是只要我們幫助了哪怕只有一個人,我們就是好樣的。所以,請不要覺得做這些事情是浪費精力,不要覺得改變太微不足道就不去改變它。
更大的隊伍,更大的責任
由于我在同伴教育方面做得比較優秀,很榮幸地接到了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亞太生殖健康大會的邀請函。在大會上我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大的年輕人,他們都在各自的國家爭取青少年的權利,我們在會議上分享經驗,交流經歷。聽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故事,但是我們有著共同的理念:幫助更多的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南京也有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們,他們一直在做青少年公益活動。在大家的協助之下,我將它在團市委下注冊,名為“關愛社”,我有幸擔任這個團隊的大隊長。在我接任這個職位之前,我想了很多,因為我明白:這不只是頭銜,更是一種責任的象征,我需要帶領志愿者繼續這個偉大而艱巨的志愿活動。從此,我的時間就更緊張了,除了到其他學校做培訓以外,我還要負責整個南京市同伴教育的質量監督、志愿者交流、項目申請等事務。每學期的志愿者例會更是少不了,我需要在兩周內策劃完整的會議內容,負責聯系南京23所大學的志愿者,晚上經常是在大家都睡著了的時候,還在完善會議內容。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把南京團隊帶得更好更穩。
三年時間里,有無數的人在活動結束后找到我說謝謝,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個字,我卻非常激動,讓我覺得我所做的是大家需要的;接到過無數的匿名電話和短信,詢問一些生殖健康的問題,也有的懷疑自己意外懷孕向我尋求幫助。他們有疑問首先想到了我,并且相信我能夠為他們提供幫助,這讓我覺得我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
一轉眼我已經大四了,做了三年多的志愿活動,在我心中留下了無數的表情:感激、憎惡、嘲笑、蔑視、尊重、微笑……我感恩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遭遇,我感恩有機會做這樣的志愿活動,我感恩對我有幫助的人……所以,我會懷著一顆感恩、努力的心繼續我的志愿活動。雖然我很微小,但我會一直付出,盡己所能,幫助別人!
(編輯 鄭儒鳳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