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首都倫敦,有一座歷史悠久的皇家花園,名叫格林尼治園。這座花園位于現在的倫敦市東南郊區,坐落在泰晤士河畔,距離倫敦市中心20千米遠,園中有座小山,山上有一座天文臺……
古老的建筑
興建于1675年的格林尼治天文臺是最著名的天文臺之一,但在天文臺家族,它可絕對是個晚輩。古埃及人大約從公元前2600年就開始建造天文臺,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觀測天狼星。古埃及人觀測天狼星時發現,天狼星每兩次在東方出現,中間相隔的時間為365.25天,于是他們將這個時間定為一年的時間。在中國,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在大都(今天的北京)修建過一座巨大的天文臺,臺上安裝著簡儀等20多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利用這座天文臺,配合全國各地的26個天文觀測站,郭守敬制定了《授時歷》,確定一年的時間為365.2425日!
為了大航海
15世紀之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新的需求正等待著天文臺。
英國的航海事業發展飛快,為了解決在海上測定經度的需要,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下令,建造格林尼治天文臺。格林尼治天文臺配備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觀測儀器,通過觀測月球和恒星,能夠很好地完成測定經度的工作,令航海家們在茫茫大海上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
1835年后,著名天文學家埃里成為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領導人,他發明了利用“子午環”測定太陽時的方法,格林尼治天文臺成為時間測定領域的領頭羊。
本初子午線與格林尼治時間
眾所周知,由于地球是一個不停地轉動著的圓球,因此不同地方的時間也不相同,比如美國人吃早餐的時候,咱們中國人還在睡大覺。可是,如果不制定一個統一的時間,很多事情就不好辦。而要確定一個統一的時間,就要確定一條經線作為“零度經線”。當時世界上好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天文臺,各自都將自己天文臺所測定的本地經線作為“本初子午線”,于是當時的世界上有好多條本初子午線……怎么辦?開個會唄,大家商量著辦!
1884年,在美國的華盛頓召開了“國際經度會議”。這次大會經過商議,確定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埃里中星儀”所在的那條經線為唯一一條本初子午線,其余的本初子午線統統作廢。同時,以這條本初子午線上的時間為世界時,也叫“格林尼治時間”。
從此以后,直到今天,所有國家的地圖上,都將穿過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這條經線標注為零度經線,往東,就是東經,往西就是西經。“世界經度起點”和“世界標準時間起點”讓格林尼治天文臺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臺。
為啥是大圓頂?
一般的房屋,屋頂不是平的就是尖的,但天文臺不同,絕大多數天文臺都使用了圓球狀的屋頂,這是為了方便望遠鏡的運行。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往往體積龐大行動不便,半球形上有一個豎長條狀的天窗,天窗打開,望遠鏡就從這個天窗“向外張望”,而半球形的屋頂方便進行360°旋轉,這樣就可以讓天窗在任何方向上敞開,望遠鏡觀測就不存在死角了。
處處都有天文臺
除了格林尼治天文臺,著名的天文臺還有不少。我國最著名的天文臺,是始建于1934年的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美國的莫納克亞山天文臺海拔4206米,是世界上位置最高的天文臺。
由于現代天文臺不斷進化,花費也就水漲船高,于是,聯合天文臺越來越受歡迎。“歐洲南方天文臺”就是由13個歐洲國家聯合建造的,地點選在南美洲的智力北部沙漠中的阿塔卡瑪沙漠南部的拉西拉山。
天文臺并非只能建在地面上,很顯然,要排除大氣等因素的影響,太空是最理想的環境。鼎鼎大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其實就是建在太空里的天文臺!嘿嘿,天文臺都建到太空里去了,古人估計做夢都想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