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面對嚴寒,很多蟲蟲深深明白,它們很難以成蟲的形態活過去,更別提對抗了。于是,蟲蟲老媽打算給自己的寶貝置辦一個溫暖的家。蝗蟲老媽就是它們中的一個。
每逢秋末,各位蝗蟲老媽就急急忙忙地做準備了,它們跳來跳去,為選擇一個合適的土壤和場所不惜早出晚歸,而一旦它們確定目標,便會用腹部末端堅硬的產卵器接觸地面,腹部下彎,后腿支起,接著排出液體,讓土壤變得濕潤起來,然后用力向下鉆動,大約一個小時后,一個3厘米多深的洞就被挖了出來,雖然很淺,可是對于蝗蟲老媽來說,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蝗蟲老媽接著把卵依次產了下來,它的卵很小,但很多,足有100多個。顯然,這么淺的洞并不能保證溫暖,于是蝗蟲老媽在產卵時,還給每個卵都贈送了一些泡沫狀的膠液,把卵包得嚴嚴實實的,最后形成一個與洞深相仿,不怕水浸霜凍的保險膠袋。
可是,蝗蟲老媽還不放心,它還要為孩子做一番更細致的安排:用后足刨土,把洞口填平,再用前足踏實。這樣一來,寶寶們就可以在“育嬰室”般的暖房中度過寒冷的冬天啦。
瘋狂的兔三變
兔子是要過冬的,它們擁有一身暖暖的皮毛,但只有皮毛是不夠的。在兔子家族中,就有一種會隨著季節變換而變色的雪靴兔,它們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它們的敵人遍布地面天空——幾乎所有的猛獸、鳥類,甚至蛇都愿意拿它們當開胃小菜,尤其是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食物極度缺乏的隆冬季節。因此,對于處于食物鏈底層的雪靴兔來說,必須練就居家旅行必備之本領:“三變”妙術。
具體地說,在冰雪融化,草木吐翠時,它們就按脊背、頭頸、四肢的順序脫掉白色長毛,換上深灰色的短毛,活躍在綠色的林海中;到了金秋時節,草木開始變黃,它們的毛又變成黃褐色,等到了冬季,則成了穿白色套裝、白色“雪靴”的“白球”,除了耳尖和眼周圍留有黑色毛之外,它們的周身長滿白色的、絨絨的長毛!而它們那兩個大大的后蹄,也有厚厚的長毛覆蓋著,看起來很像雪靴,而且防滑哦。毫無疑問,人類穿的雪靴,十有八九就是跟它們學的。
冬天里,咱們的兔三變就挖一些洞穴,吃睡一條龍,無事不出門。如果遭遇敵害,要么實施家族絕學“三窟”,要么一躍而起,以時速50千米左右的速度飛馳而去……再加上身披白色迷彩服,呵,躲過天敵襲擊的成功率還是極高的。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雪靴兔家族的成員數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這一點。
吃成超級胖大熊
在酷冬即將到來之前,黑熊已經為迎接它默默做足了準備。它敞開肚子,不停地吃,一天要在飲食上花20個小時左右,蔬菜、水果、堅果、昆蟲、小型哺乳動物、鳥類,以及腐肉,它都不放過,有機會還會攻擊家禽,或者偷吃農作物。就這樣,它一直吃了約一個月,終于成功地給自己催肥了40多千克,吃成了一個超級大胖子。
好吧,冬天來了,黑熊也準備得差不多了,它跑進深山中找到一個合適的,足夠大的巖洞或者樹洞,住了進去,并用樹枝、樹葉封住洞口。從此之后,在4-5個月的時間里,黑熊都不吃、不動,整天睡大覺,從不拉屎撒尿(當然,如果它的脂肪準備不夠,黑熊還是會起來找吃的,所以說它的冬眠比較“靈活”)。也是因為在此期間,它的腎臟幾乎不產生尿,即使有很少的一點尿,也被血液吸收了,對身體幾乎沒一點兒危害。而它的體溫也幾乎保持不變,而且過冬的時候,只消耗脂肪和水(這點和很多冬眠動物都不一樣)。等春天到來,它結束了冬眠,雖然體型消瘦,卻渾身依然是勁,行動自如,如果繼續兩周不吃不喝,也不會覺得餓。
哦,特別提醒你,如果你以為黑熊冬眠了,你就可以挑戰它了,黑熊一定會給你一個耳光——它的聽覺依然靈敏,周圍一有動靜就會驚醒過來,照樣可以同對手搏斗,并且和平時一樣,力大無窮。
幾代斑蝶飛萬里
有花中精靈之稱的蝴蝶,大多數壽命不到一年。在寒帶、溫帶,有的蝴蝶熬不過寒冷、饑餓,早早死去了。然而,有“勇敢的天使”、“昆蟲中的旅行冠軍”之稱的帝王斑蝶,卻能以蝶的形態橫渡大西洋,到另一個半球度過漫長的冬天。雖然在遷飛過程中,會有無數個斑蝶死于非命……
初夏出生的帝王斑蝶的壽命還不到2個月。但當每年11月,也就是冬天來臨的時候,新生的帝王斑蝶壽命奇跡般地延長了,有的甚至能活過7個月。這些斑蝶成千上萬只地從加拿大、美國東北部聚集在一起,以時速20多千米的速度,飛過了4500多千米,來到溫暖的墨西哥中部米卻肯州海拔2000米高的歐亞梅爾杉樹林中聚集過冬、繁衍,然后再回到老家。
當然,要完成整個壯舉,僅靠一代帝王斑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從沒有一代帝王斑蝶參與了遷飛的全過程。就在從加拿大到墨西哥,再從墨西哥飛回加拿大的路程中,帝王斑蝶要經過3~5代的繁衍,也就是說,從加拿大走的是曾祖母,而回來的卻很可能是曾孫女了。靠著隔了幾代的“記憶”,它們照樣回到了老家……
御寒方陣正合適
寒冷實在是個可怕的殺手,即使身穿皮大衣,祖祖輩輩生活在南極的帝企鵝也得被迫過上集體生活。沒辦法,誰讓南極的天不是一般的冷呢?氣溫降到零下40℃,還經常刮著風速達220千米/小時的暴風雪。這還讓帝企鵝活不?
無奈,帝企鵝組成了一個有效的御寒方陣。它們紛紛圍在一起,一只挨著一只,擺成古羅馬軍團那樣的“龜甲陣”,有時候,1平方米的地盤有時甚至能擠上10來只。在“陣”的最中央,帝企鵝們身體散發出的熱量甚至能把溫度提升到37℃!小寶寶們就在中間。遺憾的是,這樣,最外面的帝企鵝比較慘,要站在那兒,任憑狂風暴雪最猛烈地抽打。當然,它們也不會硬抗,一旦實在受不了啦,就撤到“陣”后面去避寒,而原來第二排的同伴就變成了排頭兵……
北極熊的防寒衣
同樣是熊,這北極熊可比黑熊耐寒多了,它們生活在異常寒冷的雪地里,白色的皮毛既能作為保護色,大量地吸收紫外線,又是一件特殊的防寒“大衣”。北極熊的每根白毛中間都是空的,空洞中間又都有一根細蕊,正是這根細蕊能吸收紫外線。光線穿過毛蕊到達表皮,表皮則將光轉化為熱貯存起來。正是依靠這種神奇的本領,才使北極熊在北極地區的冰天雪地中依然能悠然自得地生息繁衍。
結伴睡覺也不錯
對于生活在加拿大西部的束帶蛇來說,要熬過這個難熬的冬季,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個洞穴,你靠著我,我挨著你,不分雌雄,一條條擠在一起冬眠,有時候甚至會有成千上萬條!
等到春天到來時,雄蛇首先醒來,爬出洞穴去曬太陽。這時候的景象會顯得十分恐怖。蛇群像打結一樣死死纏繞在一起。雄蛇們不會立刻離開洞穴,相反,它們還會在洞口等上3個星期,直到雌蛇出洞。原因很簡單,一年中,只有在這個地方,在這個時候,它們才肯定能遇見雌蛇并完成交配。因為雌蛇一旦醒來,就會出洞四散覓食,雄蛇再要尋找交配的機會,就不知要到何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