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白是一個非常非常關注生活衛生的人……不信?請看他的這句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想象一下,在清幽的月色下,長安城中的千家萬戶一起洗衣服,“梆梆”聲響成一片。古人洗衣服好費勁,都用木棒敲啊敲的,要是能自動洗衣服,該有多好!
最早的“洗衣機”
洗衣機這種勞動工具,被評為人類歷史百大發明之一,對現代文明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洗衣機發明之前,人類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干凈整潔,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捶打、揉搓衣物,很多人還因此落下了腰酸腿疼的毛病,苦不堪言啊!
最早享受到自動洗衣的人是水手。在西方人進入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后,水手這個職業非常吃香。水手都是男性,很少有人有興趣在枯燥的航行中還每天洗衣服,可他們的衣服都臟不到哪里去,因為,他們有“純天然洗衣機”——大海。
水手將臟衣服包在一個包里扔進海中,包一端系在船上,就這么著,衣服包跟著船一路航行,一路在海水中攪動,被海水拍打糾纏……過一個小時,撈上來展開,哇塞,還挺干凈嘛!
將“大海洗衣機”人造化
水手之所以能利用海水洗衣服,是因為衣服上的臟東西是粘在織物纖維上的,水流的沖擊能將它們從集結的地方沖散。實際上,古人用木棒反復敲打水中的衣物,也是類似的道理,敲打能“人工制造”出一種水流對衣服的沖擊。
水手的便利當然不可能人人都得到,要是能有一種機械裝置,制造小范圍的“海波”,倒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1677年,一個叫約翰#8226;霍普金斯的人制造了這樣一臺機器,由一個輪子和圓筒組成的裝置攪動水流,再把衣服包成一包,扔進這個機器中,讓水流沖刷、擠壓衣物……嘿嘿,這不就是照搬了水手的方法嗎?
真正的洗衣機
現代意義上真正的第一臺洗衣機,是美國人漢密爾頓#8226;史密斯發明的。1858年,漢密爾頓制造出了一個圓桶,圓筒里轉著一根軸,軸上安裝著船槳似的葉片,軸連接著桶外的一個手搖柄,人搖動手柄,桶里的軸就帶動葉片轉動,攪動水流和衣物。
史密斯的洗衣機已經和現代洗衣機很像了,但它是人力驅動,有點累,而且葉片形狀也不科學,很容易損壞衣物。到了1859年,德國又出現了一種新型洗衣機,這種洗衣機在一根木棒上安裝了一大堆彈簧和小木棒,當主木棒上下運動或旋轉時,就帶動水流和衣服攪動。效果……其實也很傷衣服。
洗衣機普及
1874年,美國人比爾#8226;布萊克斯改進了洗衣機的構造,他取消了洗衣桶中用來轉動的軸,而是直接將葉片固定在桶底,然后讓整個桶底轉動,帶動里面的水和衣物旋轉。這種洗衣機結構更簡單,效率卻翻倍,更重要的是,葉片底與衣物摩擦、擦碰的幾率大大降低,沒那么傷衣服了!
好家伙,洗衣機迅速開始流行啦!為了更節省人力,很快就出現了蒸汽動力洗衣機。當電能普及后,電力驅動的洗衣機又大大縮小了體積,變成了能放在普通人家里的好幫手。不過,洗衣機無論怎樣變化,到今天也沒改變基本原理,那就是——攪拌、拍打、撞擊和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