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行業可以進入成熟期,一個產品可以進入衰退期,但是一個品牌為什么會老化呢?
在很多企業,負責營銷的副總、市場總監、品牌經理們,有沒有審視過品牌形象老化的根源?
一個品牌的老化,與企業沒有把營銷做好有直接的關系。比如:在產品開發上,5 年前開發的產品,到現在不更新,甚至連包裝都不換。問為什么?他們會說,可口可樂公司100 年沒有換過配方,我們為什么換呢?但可惜的是可口可樂幾乎年年換包裝。
在視覺因素上,落伍、俗套的LOGO,用了50 年還“不動搖”,而且哪兒都用。問為什么?他們會說老換對市場有風險。那看看百事可樂是怎么換的,幾乎每隔10 年跟新一次VI系統,使得視覺因素緊跟時代步伐。
在廣告創意上,一個創意用3 年不換。問為什么?他們會說,一個人老換衣服,你能認得出他是誰嗎?但是可惜的是忽略了“沙漏”效應。如果你的創意不及時跟新,不到一年,消費者對你創意的注意力便接近零,再也沒有效果了。
在媒介傳播上,有錢的時候不知道節省,有多少打多少廣告;沒錢了馬上銷聲匿跡,3~5 年不做廣告。問為什么?他們會說,集中資源猛烈轟炸,引起轟動效應。但結果不僅沒有得到轟動效應,而且是無影無蹤。
在終端建設上,陳列沒有陳列的樣子,促銷沒有促銷的氣勢,像條落水狗,毫無起色。問為什么?他們會說,我們的產品貴在品質,沒有必要搞這些。但令人失望的事實是,人家“品質”一般的產品銷量猛增,他們“品質優良”的產品銷量卻日益下滑。
類似的情況可以說在中國不少企業里多如牛毛,數不盡,也說不完。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經營品牌,別說老化,沒有死掉已經是萬幸了,還有什么發展可言呢?
為了更科學、準確地判斷品牌形象老化傾向,下面介紹3 種方法。如果把這3 種方法用好了,就能發現很多問題。
做營銷的人不能厭倦與消費者溝通。如果堅持每年開一次營銷座談會,就會發現消費者今年與去年的看法有何不同,有助于判斷品牌有無老化傾向。
有時候,人很容易“自滿”,覺得自己的品牌是至高無上的。但消費者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對你品牌的看法變化很快。所以定期在總店市場召開消費者座談會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情況下,一年至少開一次會。
這是很專業的工作,一般企業自己做不了,需要委托專業公司來做。評估費用比較大,如果企業有足夠的支付能力,最好一年做一次;如果支付能力不足,至少2 年做一次。企業負責人就能從中得知品牌價值、聯想、品牌形象以及健康度等諸多指標的變化情況,更容易看到品牌形象的老化傾向及其原因。
中國企業,悶頭做廣告,不可惜這筆錢。但其作市場研究,就覺得非常可惜,省之又省,從而耽誤了很多事情。所以一定要拿出部分預算去做這些有價值的事情。
幾乎所有企業對市場走訪都很重視,動不動就去看市場。但每次看什么?陳列、價格、大日期產品、促銷之星等。這是銷售經理看的事情,市場人員看什么?除了這些,還要看產品包裝與對手相比有沒有落伍、俗套,包裝的色澤是否有沖擊力,包裝的損壞情況是否嚴重,POP的創意與對手相比怎么樣,消費者對促銷活動的熱情如何,導購員對現有產品和活動有何意見,本行業最好的品牌在做什么,相關行業最好的品牌又在做什么,等等。
如果對這些問題一一分析,就比較容易看到品牌存在的問題,并能有針對性地改進。
發現問題,就要及時采取措施。但不能盲目行動,必須有周密的計劃,計劃一旦確定就盡快落實執行。
一般來說,防止品牌老化的措施有兩大類:一是發現問題后的專項行動;二是日常的營銷活動。
發現問題后的專項行動,就是對癥下藥。諸如發現LOGO過于陳舊,那么調整VI系統;發現產品開發滯后,就要提高新品開發速度;發現促銷活動對品牌形象沒有正面作用,就改進促銷方案等等。這些行動,內部一旦達成一致,就沒有什么問題可商量的,該做就做。
人的健康,不僅需要定期“體檢”,更需要“日常鍛煉”。就是說,不要老指望體檢時能發現什么病,而應該注意平時怎么鍛煉,怎么調節心情,怎么注意飲食等。品牌也一樣,其活力就來自于活動。活動頻繁而科學,投入恰到好處,品牌就可以保持活力,能夠有效避免老化問題。否則,就靠定期研究,發現問題就改;發現不了就算了,最后受損的還是品牌本身。
做營銷的人,永遠不要忘記,消費者總是喜歡新鮮的。如果你要防止品牌形象老化,就必須把“新鮮”做到位,時刻讓消費者感覺到品牌的新氣息。做到這一點,產品開發與維護、傳播活動、視覺形象和代言人(使用者形象)尤為重要。
按照產品生命周期和需求管理的要求,及時開發新產品,并及時淘汰老產品,對防止品牌形象老化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產品開發,就是老產品的淘汰。而“善待老產品”的觀點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前提下“善待”。如果一個產品已進入衰退期,而且賣了5 年銷售量都上不去,也不賺錢,留著有什么用呢?反而影響品牌形象。
在企業里,害怕淘汰老產品的是銷售人員,無非是怕影響其銷售任務。所以他們會說:“產品是企業的兒子,怎么能把兒子就隨隨便便扔掉呢?”這是袒護,產品不是企業的“兒子”,而是給企業賺錢的工具。能給企業賺錢的就需用,賺不了錢的就得淘汰。
無論是廣告還是促銷活動,或是公關等其它傳播活動,必須在品牌定位的基礎上及時跟新創意。
創意更換的頻率最好控制在3 個月以內,最長不要超過半年。也就是說,電視廣告片投放了3 個月就該換了,因為3 個月后已經不是新的創意了。如果費用緊張,可以半年換一次,時間再長只會白白浪費金錢,同時也白白地失去了市場機會。
企業非常不愿意改變視覺形象,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視覺形象一變,隨之而變的東西太多了,諸如包裝、POP、廣告、促銷物品等,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但有時候,若視覺形象確實跟不上企業的發展,會影響品牌的形象,而且在很多時候根本無法進行高質量的品牌傳播活動。所以該換的時候就要換,早換比晚換容易,而且效果要好。
當然,不提倡“一刀切”的方法。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可以采用不同的更換策略。比如,可口可樂的LOGO(英文字體)與20 年前相比有天壤之別,用1980和1984年奧運會期間可口可樂的廣告,和現在的可口可樂廣告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因此,改變不一定都要猛烈的、突然的,有時候緩和的改變或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