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梅又名龍晴、朱紅,果實色澤鮮艷、汁液多、甜酸適口。楊梅的營養價值極高,是天然的綠色保健食品。楊梅生長在遠離大城市的山區,極少或沒有被環境污染,栽培管理粗放,較少發生病蟲危害,具有“綠色無公害水果”之美譽。據測定,優質楊梅果肉的含糖量為12%~13%,含酸量為0.5%~1.1%,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維生素、一定量的蛋白質(粗蛋白32%)、脂肪(粗脂肪21%)和果膠等8 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其果實中所含鈣、磷、鐵要高出其它水果10 多倍,因此被稱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物,可供炒食或榨油。此外,楊梅的核仁中含有維生素B17這種抗癌物質;同時楊梅還具有消食、御寒、消暑、止瀉、利尿、治痢疾以及生津止渴、清腸胃、除煩憤惡氣等多種藥用價值,我國的醫學界對此有較高評價。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性、風味性和安全性已成為人們對飲料的最基本要求。含乳果汁飲料也作為一種新型風味飲料進入市場,它以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特點,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將楊梅加入牛乳中生產果乳制品,可以將牛乳的營養和楊梅的營養及保健功能有效結合,生產出美味營養的乳飲料。
楊梅:成熟、新鮮、無霉變;菌種: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乳粉;乳清粉;蔗糖;羥甲基纖維素(耐酸型)、海藻酸鈉、黃原膠、低甲氧基果膠、明膠等食用級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打漿機、離心機、榨汁機、高壓滅菌鍋、恒溫培養箱、超凈工作臺、冷藏箱、酸度計及顯微鏡等。
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原料處理
A 制備果汁
選擇成熟楊梅果實,用水洗凈,然后打漿、榨汁,離心后護色。
B 復原乳粉
根據所需原料乳的化學組成:將乳粉與水按1∶8(質量比)混合,然后加水調配成標準原料乳。采用的復原條件為:水溫45~50 ℃,水合時間20~30 min。
C 調配、均質
楊梅果汁、復原奶按比例調配,并加入糖和穩定劑,混勻后將混合液預熱至55 ℃,均質壓力為25 MPa,溫度為65~70℃。

圖1 工藝流程
殺菌、冷卻至85 ℃下,保持15 min,迅速冷卻至42~45 ℃。
(2)發酵劑的制備
A 菌種的活化
采用的菌種為試管保存的發酵劑,使用前需活化。活化采用牛乳培養基,滅菌冷卻后接入菌種,于42 ℃恒溫培養,凝固后再移植到新的含滅菌乳的試管中,傳代至菌種經5~7 h培養便能產生凝乳,表明活力已恢復,經鏡檢細胞形態好,無雜菌。
B 菌種馴化
為使菌種適應楊梅酸乳的營養環境,馴化培養基為果汁∶復原乳=2∶8(體積比),傳代次數根據菌種活力確定,直到42 ℃恒溫培養5~7 h 能產生凝乳為好。
C 擴大培養
取50 mL上述乳液于100 mL三角瓶中,滅菌冷卻接入已活化菌種,42 ℃恒溫培養5~7 h至乳凝固,如此逐級擴大到所需的量。發酵劑中乳酸菌量應大于108CFU/mL,于4 ℃下冷藏備用。

圖2 楊梅汁添加量對穩定性的影響

圖3 蔗糖添加量對穩定性的影響

圖4 發酵時間對穩定性的影響

圖5 乳清粉添加量對酸乳穩定性的影響
A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培養好且活力旺盛的發酵劑按比例接入已調配殺菌冷卻的乳液中,混合均勻后裝罐。
B 發酵
灌裝后的混合乳于42 ℃恒溫培養至pH值4.5~4.7,乳液凝固即到達發酵終點, 此時應迅速降溫停止發酵。
C 冷藏后熟
酸乳的風味物質大多是在發酵結束后12~14 h 產生的, 將冷卻后的酸乳于1~ 5 ℃下冷藏, 降低乳酸菌的活力和產酸的速度, 同時使其成熟, 使酸乳具有良好純正的風味。
試驗通過乳酸菌發酵制備楊梅酸乳,分別對楊梅添加量、蔗糖量、發酵時間、乳清粉添加量各因素各選取5 個水平進行試驗,找出各單因素的最優參數。
在蔗糖量為8%,發酵時間為3.5 h,乳清粉添加量為0.3%的情況下,楊梅汁添加量分別選取20%,25%,30%,35%,40% 5 個水平,通過對產品進行感官評定,確定最佳添加量。
在發酵時間為3.5 h,乳清粉添加量為0.3%,楊梅汁添加量為30%情況下,蔗糖量分別選取6%,7%,8%,9%,10%,分別對產品進行評定,確定最佳添加量。
楊梅汁添加量為30%,蔗糖量為8%,乳清粉添加量為0.3%的情況下,發酵時間分別選取3.0,3.5,4.0,4.5,5.0 h共5 個水平,通過對產品的感官評定,確定最佳發酵時間。
在蔗糖量為8%,發酵時間為3.5 h,楊梅汁添加量為30%的情況下,乳清粉添加量分別選取0.1%,0.2%,0.3%,0.4%,0.5% 5 個水平,通過對產品的感官評定,確定最佳添加量。
由以上結論確定單因素試驗最佳區域,建立L9(34)的正交試驗。
根據感官評定法,對各因素不同水平下的產品進行感官評定,評分結果如下:
圖2表明,楊梅汁添加量對酸乳穩定性影響較大,其含量越低穩定性越好,當含量超過30%以后,酸乳中有楊梅果肉顆粒的沉淀發生,且含量越大,沉淀越多;并且含量大,楊梅酸乳的色澤過深,變色明顯,口感較差。因此選擇20%、25%、30%為正交試驗的3 個水平。
圖3表明,當蔗糖含量高的時候,碳源供給充足,乳酸菌增殖快,數量多,產酸速度快,酸乳凝固也較快,此時楊梅果肉來不及沉淀,酸乳的穩定性較好。當蔗糖含量過高時,導致滲透壓較高,抑制了乳酸菌生長,產酸速度慢,此時酸乳的穩定性差。
圖4表明,發酵時間過長,產酸過多,有乳清析出,凝好的膠體容易出現裂縫;而發酵時間過短,又會使酸乳的凝固受到影響,因此發酵時間對酸乳穩定性影響較大。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表

表3 穩定劑效果感官評定表
乳清粉中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和乳清蛋白,其中乳糖能夠被乳酸菌利用,產生乳酸,使酪蛋白凝固。從圖4可以看出,乳清粉含量增加,酸乳的穩定性也相應增強;但是當乳清粉加入過多時,會使酸乳表面有裂紋出現,口感變得粗糙。
對以上各個單因素試驗的感官評定后,確定其中每個因素的3 個最佳水平,這樣就得到一個4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試驗。具體如表1、2所示。
表2的結果表明,各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依次為A>C>B>D,即楊梅汁對產品質量影響最大,其次是發酵時間,而加糖量、乳清粉添加量對產品的感官影響較小。
因此本試驗選擇A1C3B1D1為最佳工藝條件,即楊梅汁添加量為20%,乳清粉加入量為0.3%,加糖量為8%,發酵時間為4 h。此時,產品的穩定性最好,質量最佳。
調配時加入穩定劑是防止酸乳分層或沉淀,保持產品穩定的重要措施。本試驗選用了幾種最常用的穩定劑, 羥甲基纖維素(耐酸型)、原膠、低甲氧基果膠、明膠等均按0.4% 的添加量進行比較,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0.4%的低甲氧基果膠:羥甲基纖維素(質量比1∶1)最有利于楊梅酸乳飲料的穩定。
通過本次單因素試驗及正交試驗可以得出最佳工藝條件:楊梅汁添加量為20%,乳清粉加入量為0.3%,加糖量為8%,發酵時間為4 h;同時也確定了最佳穩定劑及其最適使用量:0.4%的低甲氧基果膠:羥甲基纖維素(質量比1∶1)最有利于楊梅酸乳飲料的穩定。
[1]寧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冊.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8.
[2]郭本恒.功能性乳制品.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2009.
[3]GB/T 4789.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食品中乳酸菌檢驗.
[4]刁志民,于學軍. 發酵乳的營養價值及保健作用.中國乳品工業,1998,26(5):11-14.
[5]楊公明,鮑金勇.楊梅營養保健價值及綜臺利用.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6):175-179.
[6]辛修鋒,余小林,胡卓炎.楊梅顆粒固體飲料的工藝研究.食品與發酵,2009,35(2):162-165.
[7]駱承庠.乳與乳制品工藝學. 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