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燕燕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合作性學習是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一般以2至5人為一個小組,在合作性學習的過程中共同討論,相互幫助,彌補各自在理解上的不足,達到集體學習的目標。合作性學習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知識、技能和理解能力,成為快樂的,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這一教學目標不僅包括對學業成就的要求,更有對全面素質培養的要求。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過多地關心教學大綱,注重傳授知識、技能和技巧,忽視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滿足于形式,偏重追求及格率,百分比,而學生的實際學力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水平。隨著教學改革的推廣與實施,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國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中學習 。2001年5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聽力研究者借鑒了閱讀理解研究中關于目的對理解之影響的成果。據此,外語聽力有四種主要目的:一是為獲取具體信息而聽:要求理解文本的細節,如在課堂上教授通知哪天該交課程論文;或者在聽生物學課時設法聽懂昆蟲生命的四個階段。二是為達到基本理解而聽:要求理解文本的主要思想內容和相關的重要細節。三是為了學習而聽:要求在聽一個文本時既能聽取基本信息又能獲得基本理解,這就需要聽懂文本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將各部分的信息綜合起來。
四是為將信息加以綜合而聽:以前三種聽力目的為基礎,但還要求將不止一個文本的信息加以綜合。由這四種目的我們可以得知,聽力的目的不僅是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是將信息加以綜合,在頭腦中形成一套有序的計劃,從而達到提高視聽說能力的目的。
聽力學習雖然只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聽力學習中可以得知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習俗等,對背景有了了解,做閱讀理解也可以省不少勁。還可以學到最新口語用語,讓我們在與外國人交際時避免啞口無言的狀況,而且讓我們自身的口語更上一個臺階。在聽力學習中也可以學到新的單詞,獲取最新新聞動態。總之,聽力學習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可以給合作學習作一個內容設計:
角色表演。學生單元對話練習時,指導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結合學習內容,發揮想象,通過創設情景,自編對話,進行角色表演。例如,在一次聽力練習之后,結合Expressing Opinions話題要求小組對話來鞏固Function File所學句型, Which person do you admire most? Please give the reasons.學生就聽力展開交流:
A: Li Hua , can I have a talk about the four famous people in the picture?
B: Sure.
A: Which person do you admire most ?
B: Well, I think Dr Sun is important, because he led the 1911revolution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and founded the first republic in China.
C: In my opinion, Edison is very important. He is a great thinker and scientist.
D: Yes, you are right, but personally I think Mother Teresa is also quite important for she spent her whole life working with poor and homeless people.
A: I agree.
教師創設具體、豐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勵學生將喜怒哀樂等情感和動作融于會話中。讓學生先在小組討論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編自演,盡量把所學的詞語應用到對話中去,最后面對全班同學進行表演。
信息處理。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表意見,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節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用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可安排下列主要內容: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討論”這一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聽讀理解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對于一些深層次問題的理解,如果小組討論出現一題多解的精彩局面要及時地鼓勵。例如,在談論時,根據所學內容的線索向合作學習小組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What opinions do people have towards Yang Liwei?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通過討論,各小組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想象豐富且言之有理。
語義重建。語義重建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書面表達離不開聽、說、讀的訓練:開始時教師向學生講明主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學生就有了較清晰的表象。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閱讀與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運用于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語言點處理時的合作活動;作業時的合作;活動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合作活動;學習策略的合作活動等。
設計小結。在外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性學習手段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補充和發展。運用合作性學習手段符合語言學習的要求,只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小組討論為主線,以共同合作學習為手段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圍繞大綱和教材的課程目標及內容,靈活采用小組討論和問題解答等方法進行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是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的。通過合作性學習不僅能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還能更有效地發揮師生的能動性,達到教學相長。另外,學生在提高外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他們的社會交際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煉。 此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遵循合作學習的基本原則:(1)信任原則。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有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獲得相關信息。(2)合作原則。合作原則是指“在完成學習和認識任務中,教師在興趣、情緒、努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它既是師生交往的一種方式,也是教師組織和控制教學過程的一種藝術。”(3)自由選擇原則。這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捷徑。
將合作性學習推廣到學習的各個方面是英語教學大勢所趨。現在的大學生依賴性比較強,缺乏合作意識,缺乏與他人合作和交往的基本技巧。這種狀況與我們所處的需要合作意識與社會技能的信息時代極不合拍。我國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倡導了合作性學習,將合作學習應用到現代英語教學實踐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長久以來形成的學習習慣成為開展合作性學習的障礙,在開始搞合作性學習時,學生顯得比較興奮,對這種新的課堂形式以及課外學習方式有新鮮感,討論氣氛熱烈,但時間長了就會感到厭倦,不情愿,導致學生自顧自做作業,學生最終走回了原有的學習習慣軌道。主要是因為學生從小培養的定型的學習習慣不是一下子可以扭轉過來的,學生的知識面太狹窄,導致他們在解決一些問題時出現了效率問題,為了弄懂一個問題,他們有可能花大量時間在探討上,部分學生不愿把時間花在與他人討論上,所以如何適時地把合作性學習開展下去,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具體操作。
參考文獻:
[1]池瑾.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方法[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8,(2).
[2]李楠,吳一安.任務特征與學習動機研究[J].外語教學,2007,(2).
[3]楊連瑞.第二語言習得的臨界期及最佳年齡研究[J].外語學刊,2004,(5).
[4]鄭玉琪,陳美華.試論“后方法”時代的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
[5]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6]鄧穎玲,白解紅.基于網絡的英語視聽說合作學習策略研究與實踐[J].外語教學,2008,(3).
[7]宋秋萍,尹徳謨.從詞匯和句法來探討英語閱讀中的母語思維[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