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英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金華 321017)
作為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傳媒,因特網在信息化的全球背景下對我們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生活等各方面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對與因特網接觸最為密切,對新鮮事物懷有特別好奇心并樂于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最具活力與創造力的大學生群體。因此,仔細分析因特網對大學生群體產生的影響,特別是如何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產生影響并認真研究其教育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因特網的出現與發展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間。網絡所具有的虛擬性、隱蔽性和開放性,不僅便利了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而且為高校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新的平臺。網絡所具有的虛擬性和隱蔽性使得學生能自如地在網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和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這有力保障了其思想表達的有效和真實,如此使得學校能較容易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其對周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通過網絡,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及時有效地采取一些措施開展針對性的引導并進行啟迪教育,大大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此外,網絡所具有的豐富資源也為思想道德教育增添了素材。隨著網絡的出現,教條而又更新滯后的傳統教材具有的類似狀況將得到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變得豐富而容易獲取,而素材的時代性也使得其教育更容易被學生主動接受,同時也使教育者的教育顯得更加從容并更富有說服力。而伴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生動性與趣味性方面也會得到提升和強化,增強了其教育的效果與質量。
因特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負面影響。網絡的出現的確在很多方面給我們帶來了便利與好處,對我們的教育也是,但如同硬幣有兩面一樣,它的出現同樣對我們的生活帶來雙重影響。按目前狀況看,其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導致網絡上各種思想紛繁蕪雜,而網絡上又沒有有效的監管體系,身處單一學校環境成長起來的部分大學生難以甄別各種思想的好壞優劣,加上人所共有的好奇心理,客觀上增加了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壓力,提高了難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加之監管體制不全,很難短時間內消弭其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生活環境與空間發生急劇變化,學生間交際交往的需求和技巧也隨之改變,而一旦適應大學環境的能力得不到及時提高,和周圍同學的接觸交往不順利,學生們會很容易求助于網絡,對網絡的依賴就會增強,如此將導致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情緒低落,情感愈發脆弱與敏感,心靈將走向封閉與孤獨,甚至變得偏執極端,所有這些都將影響到大學生優秀人格的養成和健康心理的成長。同樣,類似狀況也會影響部分大學生道德行為和水準的提高。由于網絡的復雜與便捷,網絡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可預測,網絡對大學生的沖擊可謂強大,經由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用在學生身上從而導致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眾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網絡信息內容豐富且主題龐雜。學生從網絡中獲取的對他們思想觀念有影響會產生沖擊力的信息,遠遠超過傳統的課堂教育。因此,傳統依靠課本進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再次與之形成對比,并無可置疑受到強烈沖擊和極大挑戰。另外,傳統模式所呈現出來的灌輸態勢和教師處于絕對權威位置的模式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壓抑,無法在一種自由自在的氛圍內進行自然的交流,而網絡所具有的交互性和隱匿性恰恰彌補了這個缺憾。網絡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被激活,參與意識加強,單向灌輸的模式變成一種可能的自由交談式的互動交流模式。網絡是極為廣闊的自由空間,一方面網上信息傳播速度迅急,另一方面網絡上的每條信息被閱讀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又使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環境處在一個相對不安全的境地,發端于網絡的BBS論壇可以說是大學生網絡生活的一個“重地”,因此論壇上的各種言論傳播的廣度和速度將不可估量。任何一個BBS論壇上的言論都有可能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傳播開來。因此,網絡構建起來的“無限”環境給我們傳統的有限的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同樣也帶來了挑戰。 另外,傳統教育中教育者的權威因為網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先前馴化式的教育將受到質疑甚至摒棄。
由于網絡存在雙重作用,加強網絡道德教育與強化其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充分利用因特網本身的特點,揚長避短,致力于建立健全網絡思想教育系統,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培養網絡思想教育工作者;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建設好重點新聞及教育網站;加強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互聯網成為在校大學生了解社會、獲取知識、交流信息、與人溝通的重要方式和渠道,通過網絡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也進一步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網絡文化因此進一步影響著學生的生活。
當前,高校應進一步改進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掌控高校學生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
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完善校園網絡道德教育。伴隨著網絡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高校應在網站建設上下大力氣,花大心思,開發出能讓學生樂意樂于點擊訪問的主題式教育網站。同時通過學校德育教育網站,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弘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主旋律,及時樹立和宣傳先進典型和事跡,激勵廣大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
豐富網絡教育形式,培育文明、健康、安全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社團作用,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網絡文明教育活動,通過發動和組織各類社會實踐及社團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氛圍。
加強引導,提升大學生網絡道德素質。由于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自我認識和社會認識都處于一個特殊的認知階段,因此要引導他們自覺開展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網風”和“網德”,提高網絡道德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網絡行為的自我約束能力,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強化自律與責任意識。
加強監管力度,健全網絡各項規章制度。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網絡法制觀念的教育,提高其網絡法律意識,建立合適的校園網絡規章制度,使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加強校園網絡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在校園網上的肆意傳播。
加強德育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掌握德育教育工作主動權。信息化時代要求高校擁有一支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德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成員除了要具備德育教育工作者基本的素質素養之外,還應具備強烈的信息獲取意識、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對信息本身的優劣甄別能力。高校要注重德育隊伍的整體建設和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應用網絡的能力,提升整體德育工作水平。
以因特網為主要標志的全球信息化無疑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影響,給我們的高校管理帶來極大挑戰。盡管網絡的影響是雙重的,有時候還可能是致命的,但只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并給以積極且正確的引導,網絡將讓我們受益良多并最終為我們的高校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炳毅.網絡道德建設:新時期大學生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J].蘭州大學學報, 2002,(4).
[2]朱曉林.關于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 2005,(1) .
[3]冷元峰.網絡時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對策與思考[J].內江科技, 2006,(4).
[4]趙偉,康智杰.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對策探析[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006,(5).
[5]韓冬.略論高校德育網絡平臺的建構[J].佳木斯社會科學學報, 2008,(4).
[6]曹晨雪.談網絡化思想道德教育[J].青少年研究,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