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衛文軒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如何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如何完善與北京“世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如何進一步滿足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一直是百姓關注的話題。前不久,北京市衛生局就此問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此一一作出了解答。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積極推進《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進十年行動規劃(2009-2018)》的貫徹落實,加強保健常識、醫藥衛生知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積極創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范單位和示范區建設。完善餐飲服務量化分級管理標準,加大對餐飲重點單位的監管力度。完善控煙工作政策法規,2015 年將男性吸煙率由4.6%降到4.0%以下。力爭在2015 年底以前在全市所有的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實現無煙目標。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新創建2 ~3 個國家衛生區、2 ~3 個國家衛生鎮,新創建100 個北京市衛生村。2015 年,健康社區總數達到2/3 以上。
疾病預防控制將繼續成為北京衛生服務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令人關注。“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著眼于長效機制的建立,全面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繼續實施好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繼續保持無脊灰狀態,鞏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努力實現消除麻疹,推進消除瘧疾工作,控制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和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的疾病。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達到98%以上。
每3 年開展一次全市的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實現慢性病患者的動態監測。到2015 年,居民慢性病知識知曉率達到70%,自我血壓水平知曉率達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曉率達到30%。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規范化管理率分別達到35%和30%。
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一直是醫改中公眾關注的一個熱點內容。調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結構,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建立起區域醫療中心(醫學中心)、專科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分工合作的醫療服務體系;繼續推動大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轉診預約工作也成為“十二五”期間推出的重要舉措之一。
提高遠郊區縣醫療服務水平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北京市將繼續加強對口支援,積極推動市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郊區布局。
創新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全面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山區巡診服務等新型模式將成為“十二五”期間一個新的亮點。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醫生責任制管理,實現從“六位一體”服務向“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服務模式轉變;全面推開社區“24 小時全天候服務”,方便群眾就醫。
在“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加強老年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加快增加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資源數量,提高服務質量,從慢性病管理、康復護理、健康促進等方面重點增強基層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服務能力。
北京市將加快提高康復護理服務能力。部分醫院改成康復醫院和護理院,合理分流大醫院康復后期患者,提高床位利用效率。
北京市將用5 年時間完成全體居民電子病歷和居民健康檔案建設,2011 年1 月1 日起在9 家醫院啟動電子病歷試點。推動雙向轉診、預約診療服務;推動疾病診療規范和病種質量管理,開展臨床路徑試點、手術分級管理。
在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的協調組織下,對北京地區中央、軍隊、廠礦企業、市屬等不同隸屬關系的醫療衛生資源統一規劃,科學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和結構,加大衛生資源整合調整和配置力度。
北京市將成立由市衛生局管理的市醫院管理局,并以此為契機,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切實加強管理,提高醫療機構服務效率和質量。
中醫藥服務將逐步得到加強,也成為“十二五”期間一個令人關注的熱點。北京市將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建設項目,推動創建各級各類中醫服務先進示范單位建設,強化中醫醫院專科專病特色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科和中藥房,形成覆蓋城鄉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在基層社區衛生機構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采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預防保健以及康復護理等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