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松
(四川省岳池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岳池 638300)
近年來,由飼料(及添加劑)和獸藥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從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如何面對目前嚴峻的形勢,畜牧執法與行政管理部門如何與時俱進,對獸藥和飼料市場進行有效監督管理,防止畜產品安全和坑農事件的發生,筆者根據基層工作經驗提出幾點意見。
對要經營飼料、獸藥的單位和個人辦理行政許可證,建立經銷商檔案(包括電子檔案),檔案包括經營地址、品種、范圍。
要依法對進入轄區銷售的飼料和獸藥進行審查,要求生產企業提供資質、國家許可生產經營證明、質量保證體系情況證明(認證情況)、分支機構(辦事處)情況。審查絕不是地方保護,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合法生產商和農戶的利益,更是為了畜產品安全。要求凡進入市場的產品,在一定時間(如三月)必須提供合法與合格的產品質量檢驗報告(最好為第三方的檢驗報告,以保證其公正性),確保農戶利益。
要求經銷商對進貨和售貨建立檔案,進貨檔案包括生產商、品種數量,產品合格證明與檢驗報告等。銷售檔案包括銷售對象、銷售品種及數量。建立這幾類檔案的目的是便于溯源,以確保畜產品安全和保障農戶利益。
現在電腦技術普及,縣級管理機構應建立管理網絡平臺和管理檔案,管理網絡平臺需要設計或購買軟件,在經銷商的電腦上安裝軟件,要求經銷商對其進銷檔案及時上傳,隨時了解其經營動態,根據檔案資料,隨時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根據法律法規和上級管理部門的指導,對轄區內飼料和獸藥市場進行檢查,對質量不穩定和有疑問的產品進行抽樣監測,或按規定在一定時期內對轄區銷售產品進行抽樣監測。對監測結果予以公布,對監測出的假冒偽劣產品進行依法處理。
通過筆者了解,查處流動攤點和無證經營是控制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的關鍵環節,特別是在農村,趕集時流動攤點和無證經營現象較多,是違禁藥物銷售和坑農事件的高發地,因此需要進行取締和打擊。
社會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市場在不斷變化,我們的執法監督與管理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完善市場的監督管理,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保證畜產品安全和農戶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