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杰,劉德穩(wěn)
(1.四川廣播電視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3;2.西南林業(yè)大學交通機械與土木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廣播電視大學(下稱“電大”)是以成人教育和現(xiàn)代化遠程教育為雙重特點的綜合性大學。電大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遠程教育傳播類型,除了具備一般教育教學模式所具有的教學設計、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等共性特征外,還具有以導為主的教學理念、教學媒體多樣化、教學媒體信息傳輸方式和師生互動等特征。它一方面利用媒體對分布在各地的學生進行進行教學、指導和聯(lián)系,另一方面又定期將學生集合一處進行指導性的面授教學。
《建筑結構》是建筑與施工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同時也是建筑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專業(yè)的一門選修課。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和鋼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構造要求。
2.2.1 跨度大
電大進行的教育主要是職業(yè)教育,招收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在職人員,這部分的人員上班起始時間比較早,很多知識可能早已淡忘。因此對于由高等數(shù)學和建筑力學知識支撐的《建筑結構》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2.2.2 實驗性
《建筑結構》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由于建筑材料的力學特性和強度理論的復雜性,目前很多計算公式都是大量實驗與理論分析相結合建立起來的。每一理論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所以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
2.2.3 公式多
《建筑結構》共十三章節(jié)的內(nèi)容中大約有百十個公式,符號更多。如何有效記住并靈活運用這些公式也是教學中一個難點。
2.2.4 規(guī)范多
《建筑結構》使用規(guī)范多,而且規(guī)范更新快,這就要求教學要跟得上發(fā)展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記憶。
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建筑結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
(1)教學資源不完備,致使在教學時多種資源不能相互進行。
(2)對《建筑結構》中首先涉及計算的梁的受彎承載力計算,很多同學對于假設定理不理解,符號不能正確書寫,對于計算的公式不能靈活運用,以至于做題的時候只能對照書本生搬硬套,若在考題中稍作變動就感覺難做題。
(3)學生在做形成性考核時,涉及到的一些符號不知道及時的參照附表。遇到不會做的題也不主動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網(wǎng)絡教學平臺等渠道向輔導老師咨詢,這反映出學生還沒完全適應電大倡導的自主學習模式,部分還想依賴老師。
(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主動性,將面授教課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轉為引導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電大學生大多是在職的成人,學習只能在業(yè)余時間進行,加上他們基礎差、底子薄且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的面授教學形式,而不習慣電大遠程開放教學模式下的自主學習,在此要加強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各種教學方式的特點,教會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自己學會比較和選擇教學資源,教會學生使用各種教學媒體,使學生詳細了解自己學習的全過程,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2)精心備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fā)揮電大特色教學的優(yōu)勢。
這就要求教師對多種教學資源(文字教材、IP課件、實訓)了如指掌,為自己的備課做充分的準備,同時可以有效地對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好《建筑結構》這門課。
(3)加強面授課的輔導。由于電大學生工學矛盾突出,不能保證面授時每次都到課,學習時間 往往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所以電大教師在每一次的面授課上都要注意承上啟下,多做階段性的復習小結和歸納整理。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最好能采取間歇式循環(huán)上升,盡可能滿足各種不同步和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4)強化形成性考核作業(yè)的管理。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形成性考核,保證每一章節(jié)做完都要及時上交。同時也要求輔導老師認真批閱,并在錯誤的地方將正確答案標注出,并將重點難題答案及時上傳到教學平臺,方便學生及時查找。
總之,加強對《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方法的改善,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好這門課,同時也能更好的拓展我們四川電大的土木專業(yè)。
[1]羅堯治.建筑結構[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2]彭明,王建偉.建筑結構[M].鄭州:黃河出版社,2004
[3]謝新觀.遠程教育概論[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
[4]四川廣播電視大學課題組.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人才培養(yǎng)研究[R].
[5]許戰(zhàn)勝.素質教育:電大教改的核心[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
[6]閻平.素質教育理念與電大課程改革[J].中國遠程教育,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