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河北省邢臺縣水務局 河北 邢臺 054001)
邢臺縣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屬北溫帶半干旱性季風氣候。縣域內河流均系滏陽河支流,主要有沙河、白馬河、七里河、牛尾河等四條河流。沙河自太行山麓發源,由宋家莊、將軍墓、漿水、路羅等四道山川匯集而成,與發源于縣域中部的七里河、牛尾河及北部的白馬河都經過丘陵、平原東流出境,形成了邢臺縣“四川三河”。由于縣域內河流眾多,源短流急,峰高量大,河道淤積嚴重,且河道堤防防洪標準普遍偏低,洪澇災害及其突出,尤其在汛期,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邢臺縣近年來致力于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設模式為例,旨在為其他縣市河道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邢臺縣是山區大縣,河流遍布,全縣縱貫東西山區和平原,河道坡降大。年內降雨量分配不均,全年降雨量的79.9%集中在6、7、8、9四個月,極易引發大的山洪,破壞性極大。經過“1996,8”、“2000,8”等前后幾次大的洪水沖刷,淤積嚴重的堤頂已和河床持平,沖刷厲害的堤防基礎底端已被水流掏空,有隨時倒塌的危險,已遠遠不能滿足防洪保安的要求,進行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設,確保沿河兩岸村莊和基本農田的安全迫在眉睫。
通過河道整治不但能滿足防洪保安需要,而且可以在堤防保護區內新建部分耕地,既增加了水澆農田面積,也為當地發展工廠企業增強了土地占補平衡能力,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堤防建設完工后,可使本就缺乏耕地,經濟來源少,生活貧困的村莊,有了最基本的生產生活保障。
河道是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通過河道整治不僅能滿足全縣的防洪保安需要,而且還有利于保護河道周邊的生態環境。目前的河道一是淤積嚴重,山區、平原河網淤積平均在0.5m,一些深厚地段甚至超過2.5m,全縣總淤積量約100萬m3。近年雖加強清淤工作,但清淤數量不大。其二,堤防被沖刷、掏空嚴重。第三,水污染治理困難,河道上游大量的廢水、廢棄物、尾礦渣侵入河道,甚至把河道當成天然垃圾場,既影響環境衛生,又加重了河道污染,治理任務十分繁重。面對水環境不容樂觀的現狀,必須通過河道整治,有效地改善和防治日趨惡化的水環境,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更加穩定、安全。
“1996,8”洪水過后,邢臺縣在遭受10億元的經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啟動河道整治工程,成立由12名工程師,25名技術員組成的工程建設小組,歷時2個月對全縣“四川三河”進行規劃。通過認真分析所要規劃河道的地貌、沿河地質、水文等河道特征,重點分析了大洪水的造床作用和河道兩岸邊界及其變化對流路的影響,并根據“因勢利導,全面規劃,遠近結合,分期實施”的原則,結合邢臺縣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考慮河道各河段的特點,論證各河段進行河勢規劃、河道整治工程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河道整治工程措施的合理布局,具體的方位、尺寸、結構設計施工工序及工程概預算。
河道整治工程措施是控制河道主流擺動,行洪能力,保灘護岸的重要工程措施。邢臺縣河道整治工程包括裁彎取直、修建堤防、護岸等措施。修建堤防是邢臺縣河道整治工程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在河岸兩側同時均修建堤防進行的雙岸整治,是全國普遍采用的河道整治措施之一。這種整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主流、控制河寬和加大行洪防護能力。
自1996年起至2004年,邢臺縣先后在全縣范圍內發動群眾陸續開展了裁彎取直、新建及加固堤防、護岸等河道治理治理措施。2003年投資1500萬元,新建沙河上游段堤防3km、加固堤防2.5km,防洪標準20年一遇。
2004年~2006年又投資2491.35萬元完成白馬河的險工段河道治理任務,新建堤防7km,防洪標準20年一遇。堤防和設計河底寬度在滿足京廣鐵路和南水北調干線倒虹吸工程的過水斷面技術指標情況下布置,堤防的橫斷面根據筑堤土質及現狀堤防斷面形式采用梯形斷面,設計臨水坡 1∶3,背水坡 1∶3。筑堤材料就地采用河道土,壓實度不小于0.92。護坡均采取漿砌石護砌,邊坡1:3,0.1m厚的碎石墊層,護砌高度由現狀河底高程至設計高程。經防沖刷深度計算,坡腳需做2.5m深的漿砌石齒腳。護坡與壩頂相交處應牢固封頂,護坡封頂寬1m。漿砌石護坡每15m設置一條變形縫,變形縫填充2cm厚的瀝青木板。該工程實施以來有效提高當地防洪標準,并改善當地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促進沿岸及保護區域的經濟發展。
一是必須確立高起點、高標準規劃思想,以保護和整治為主要目的,樹立精品意識,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整治的原則,一次規劃,分年實施,實現山區河道、平原河網安全行洪排澇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營造良好的水環境,還邢臺縣山清水秀之特有景色。二是規劃的高度必須統一堅持以水利總體規劃為依據,與邢臺縣山區水土保持總體規劃和新農村規劃等相吻合,同時與交通、旅游等規劃相銜接,做好河道整治工程。三是規劃設計技術高,由具有編制規劃設計資質的水利設計單位編制規劃設計,確定設計高水準。
在邢臺縣堤防建設中,在繼承祖先豐富治水經驗的同時,大量運用了現代化的防洪技術和手段,科技成為堤防建設的有力武器,諸如,機械化施工、新技術、新材料等均在堤防建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在工程設計上,通過聘請省市專家進行設計,提高了設計水平和科技含量。在工程建設上,因地制宜,積極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特別是在沙基堤段的處理方面,采用垂直鋪塑堤基防滲、高噴混凝土防滲墻、多頭小口徑深層攪拌樁、液壓抓斗造防滲墻等措施滿足防滲的要求,提高了堤防建設質量。
河道整治必須做到建設與管理并重,否則新整治的河道幾年后便會面目全非,殘缺不全。依法管理是重要的手段,針對邢臺縣的實際情況,突出體現工程區村群眾性自治管理,通過制訂鄉規民約,配合邢臺縣河道管理處建立河道協管隊伍網絡,落實專管人員,做好管護。邢臺縣水務局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設的鄉(鎮、辦事處)政府會同各項目村制定相關的河道維護制度,確保工程的安全正常運行,以實現工程防洪、保安的最大效益。
邢臺縣的水利建設已有千年的歷史,歷代邢臺縣人民弘揚治水精神,使之成為人杰地靈、昌盛繁榮之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邢臺縣人民有理由相信,經過的不懈努力,在河道整治中一定會譜寫出更加動人的篇章。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