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長青
日本的地震,不,更確切地說核污染,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創傷到現在都無法估量。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崩潰給世界帶來的影響甚至在今時今日無法定論。
日本昔日的繁華,曾經改變了這個世界很多,僅僅從一個方面來說,日本人曾經是歐洲奢侈品的擁躉,拯救了很多日薄西山的老歐洲的奢侈品牌。當年的巴黎時裝周上,日本因素曾經風靡一時,歐洲奢侈品牌曾諂媚地改吹大和之風。現在風向變了,中國元素、中國標簽在所有的時裝周上成為新寵。
本月LVMH集團以60億歐元高溢價收購寶格麗,被喧囂的時尚界解讀為一個娛樂事件—時尚界的并購從來具有多種復雜題材,可謂娛樂者見娛樂,時尚者見時尚,秘聞者見秘聞,八卦者見八卦。這些紛繁的花邊掩蓋著商業化的殘酷真相。
伯納德·阿諾特的胃口向來很大,仿佛一只具有斑斕華麗毛皮的大型貓科動物,游刃有余地身體力行著生猛的叢林規則,揭開奢侈品藝術化精神化的瑰麗面紗,無數個歐洲老牌的品位和優雅,保守與自憐,都被他以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侵略性逼得節節敗退,最后拱手稱臣。
他改寫了這個時代的奢侈品經營路徑,甚至定義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審美標準,坐在他一手創造的世界最大市值的LVMH奢侈品帝國的王座上,玩味地俯視眾生為他旗下的高附加值LOGO如癡如狂。
現在他又放眼亞洲,看到中國這個財富迅速增長的大市場,人們與曾經的日本人一樣,對西方所創造出來的消費模式和審美趣味有著不尋常的迷戀與膜拜,對他給與的所謂高貴與優雅有著生吞活剝般的消化能力,有什么比一個僅用三十年就從溫飽而小康而富裕的新貴人群更具有利潤貢獻潛力呢?
新財富研究的結論是,伯納德·阿諾特之所以一反常態地對寶格麗志在必得,其中中國因素是一個重要的發酵劑。最近十年,中國富裕人群對高端手表的熱愛已經某種程度改變了很多知名手表品牌的市場結構,甚至在巴塞爾表展上,中國人的購買取向成為大的手表品牌的市場指針,而LVMH的產品鏈上,手表和珠寶恰好是個短板,無法分享日益增長的中國購買的高附加值,于是伯納德·阿諾特隆重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