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委

2011年3月11日,日本附近海域發生9級地震,為日本有地震記錄以來最強烈地震。地震誘發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廠福島核電站關閉,7個機組中的4個出現爆炸并出現核泄漏。生產基地接近地震發生區域的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汽車公司宣布全面停產,佳能、尼康、索尼、東芝、富士通等光學儀器、芯片、電子產品企業和部分鋼廠也宣布部分停產。
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受支撐
日本地震爆出后,市場第一反應是原油和銅等大宗商品下跌。我們認為,這更可能是程序交易中異常事件出現時,總是首先拋售所謂的高風險資產沖進美債的自然反應。短期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徘徊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但在市場心神漸定之后,原油價格會首先受到支撐。因為在日本核電站短期無法恢復供電的情況下,替代的電力供應必然主要是來自原油;同時,對核電的重新評估,固然使得風能、太陽能更多受到青睞,但也將更多轉向原油之類的傳統能源,這將構成對全球原油需求的較大增量支撐。
而對于金屬類的大宗商品,由于日本此前基礎設施建設早已趨于完成,其已非金屬類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國,因而,短期內的生產停頓并不足以對金屬類大宗商品構成重大打擊,反到是其震后重建的需求意味著提供了新的支撐力量。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支撐力量的釋放,可能要等到重建前景明確之后才會出現,而核泄漏的出現則令重建的時間表更加不確定。因此,在重建前景出現前,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還不會出現顯著上升;但也不會顯著下跌;相反,如果隨后顯示中國出口受到明顯沖擊,市場可能再度生發出中國宏觀政策轉松的預期,從而構成金屬類大宗商品上漲的力量。
出口將顯著放緩
日本是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0年從日本的進口額為1767億美元,占中國進口總額的12.7%。中國超過五成出口產品的零部件來自日本。在機電音響設備及其零件和附件、車輛航空器船舶及運輸設備、光學醫療等儀器鐘表樂器三大類別產品中,按照2010年數據,從日本的進口分別占到中國該類產品進口總量的17.4%、25.5%和16.0%。而這三大類產品的出口占到了中國出口總額的53.5%。
日本零部件供給中斷將顯著影響我國出口。考慮到目前福島核電站供電中斷,不少電子產品企業、企業生產基地鄰近震區,其他地區也出現停電,生產被迫中斷,零部件可能無法正常交貨。預計未來數月,在韓國、臺灣地區企業形成對日本電子元器件、交通運輸設備零配件等的供應替代之前,中國的出口將會顯著放緩。
順差收窄
在大宗商品價格繼續高位徘徊、進口增速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出口卻因日本地震沖擊意外放緩,這將導致未來3-6個月我國外貿順差難以回到過去常見的高位,很可能會僅在數十億美元的水平、甚至可能繼續出現逆差。即使是從韓國和臺灣地區進口臨時救急,相關產品的價格也將會顯著上升,仍將構成對順差的壓制。
在2011年2月已出現70多億美元逆差的情況下,繼續出現的小額順差甚至逆差,將令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大消散。我們預計,如果隨后果真顯示出口受到較大沖擊,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可能暫緩,2011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也可能達不到我們此前預計的5-6%,而是可能會下降至4-5%,即到年末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由此前的6.2-6.3調整為6.3-6.4。
通脹形勢更趨復雜
從中國CPI的構成來看,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和文娛耐用消費品及服務同比一直是負增長,其中,通訊工具同比負增長更是長期在10%以上,文娛耐用消費品及服務的同比負增長也在5%以上,對CPI起到了一定的向下拉動作用。
但是,本次日本地震之后,這些與汽車和電子有關的產品,都可能因為零配件供應中斷而出現價格止跌反彈。
大宗商品繼續高位徘徊、過去長期下跌的產品價格止跌反彈,將直接使得短期CPI可能出現繼續上漲的壓力。在更長一些的時間里,由于出口受阻,作為與日本進口零部件互補的產品,價格可能出現下跌,這會是對控制通脹有力的因素之一。
政策態勢不變
日本地震的發生,在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受到影響之前,預計政策態勢不會發生根本變化。具體來說,2011年3月執行一次準備金率上調的預期已經成為現實,但再度加息則要到2011年二季度,匯率升值可能明顯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