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七屆評選之后,“金牌董秘”的含金量正得到全方位的認可,一方面,最近5年內連續3年獲獎的“金牌董秘”,可以被深圳市政府認定為后備級人才;另一方面,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長,“金牌董秘”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在中小板公司中表現尤為明顯。同時,第七屆評選中,“金牌董秘”所在公司的盈利能力、募資能力更加出色再次得到印證,“優秀董秘”所在公司也成為基金重倉目標。創業板董秘本屆首度突圍而出,共有3人“金榜題名”。另一個可喜的變化是,“金牌董秘”首次覆蓋除臺港澳之外的全國各省市區,顯示中西部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2011年1月開始實施的《深圳市人才認定標準》,將“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新財富金牌董秘”榮譽的獲得者納入地方領軍級和后備級人才的認定標準,在近5年內連續3年獲得“新財富金牌董秘”稱號者,即可被定為深圳市后備級人才。地方政府將財經雜志的評選結果作為人才認定的考量標準之一,在全國尚屬首例,這不僅體現了深圳市政府對董秘這一職群的重視,也充分肯定了《新財富》這一評選對優化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信息披露水平、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未來,“金牌董秘”的含金量還將繼續提升。
第七屆“新財富金牌董秘”評選自2010年10月啟動,2011年3月18日結束(詳見附文)。在2005年首屆評選時,A、B股上市公司共有1249家,而截至2010年12月31日,這一數字已攀升到2061家。順應上市公司數量增長的趨勢,本屆評選對獲獎人數進行了調整,將入圍名單由200人增至300人,“金牌董秘”獲獎名單由100人增至150人。未來,我們還將因應中國資本市場規模的增長對獲獎人數進行動態調整。
本屆評選繼續嘉獎蟬聯五屆的“金牌董秘”,將他們請入“新財富金牌董秘名人堂”。進入“名人堂”的董秘,如仍任董秘一職,將根據自愿原則參與未來的評選。在2005年至今的七屆評選中,共有328人次獲獎(剔除重復獲獎者)。其中,寶鋼股份的陳纓、招商銀行的蘭奇、貴州茅臺的樊寧屏、浦發銀行的沈思、金楓酒業的張黎云、贛粵高速的熊長水因蟬聯2006-2010年度“金牌董秘”,于今年進入“名人堂”。
本屆新上榜“金牌董秘”75人,另有38人兩屆當選、17人三屆當選、7人四屆當選,更有軟控股份的紀東、蘇寧電器的任峻、深圳能源的秦飛、農產品的劉雄佳、煤氣化的劉恩孝、福星股份的馮東興五屆當選,其中前三人連續五屆入選,他們將于明年進入“名人堂”。本屆“金牌董秘”中,石基信息的郭潔已離任。
“金牌”公司盈利能力出色
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董秘是上市公司的“發言人”,持續盈利能力高的上市公司,董秘必然受到更多的矚目。“金牌董秘”的產生和公司的盈利能力正相關,在本屆評選中再一次得到驗證。
以2007-2009年每股收益均值和凈資產收益均值這兩個盈利能力指標進行衡量,2011年,150家“金牌董秘”所在公司(簡稱“金牌”公司)的均值分別為0.61元和12.72%;“金牌”公司和“優秀董秘”所在公司(簡稱“優秀”公司)的均值分別為0.56元和12.46%;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兩項均值分別為0.43元和10.10%(表1)。“金牌”公司明顯較“優秀”公司及整體市場的盈利能力更為出色。
此外,《新財富》統計顯示,“金牌”公司中,有62家入選滬深300成分股,21家入選深證100成分股,12家“A+B”上市公司,6家“A+H”上市公司,都是市場上的擎天柱。
機構投資者青睞“金牌”
《新財富》對基金重倉股的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三季度,共有1449家公司股票被基金重倉,平均每家公司被7只基金持有。其中,150家“金牌”公司中,有139家被基金重倉,平均每家公司被14只基金持有,其中,基金重倉最多的是招商銀行,其被147只基金持有。150家“優秀”公司中,有125家股票被基金重倉,平均每家公司被8家基金持有。
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的主要代表,其重倉一家公司股票代表了對該公司盈利的信心,而這一信心的達成同董秘充分發揮“窗口”職能密不可分,基金對“金牌”公司青睞有加,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對“金牌董秘”的認同。
此外,依照證監會的行業分類,“金牌”公司分布于所有13個行業,其中,制造業以68家位居首,房地產業以16家位居第二,批發和零售貿易業以14家位居第三。進一步對比基金2010年持股的行業分布,并按照基金持股行業市值排序,結果基本與“金牌董秘”公司的行業上榜分布一致(表2)。
募資能力更勝一籌
融資能力是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助力,也是考查董秘工作的指標之一。統計顯示,本屆150家“金牌”公司上市以來的融資總額為6955.73億元,占市場融資總額的16%,明顯高于150家“優秀”公司及整體市場的融資金額。
此外,“金牌”公司平均融資次數為2.49次,其對投資者的回饋指標—派現融資比為0.56(表3),兩項指標雙雙高于“優秀”公司和整體市場的調查結果,反映出“金牌”公司卓越的融資能力。
“優秀董秘”含金量繼續提升
分別以第七屆150家“金牌”公司和150家“優秀”公司作為成分股、以2008年1月4日為基期、上證指數同期點位為基點,編制“2011金牌150指數”和“2011優秀150指數”,結果顯示,這兩個指數繼續跑贏大盤(圖1)。截至2011年3月11日,“2011金牌150指數”相對上證綜指的累計超額收益率為7.29%,“2011優秀150指數”同一指標更高達20.99%(圖2)。
“優秀”指數的突出表現,證明投資者同樣注重“優秀董秘”所在的基本面好、有長期投資回報的上市公司。《新財富》統計顯示,2011年度“優秀”公司中,有33家入選深滬300成分股,11家入選深證100成分股,9家是“A+B”股,7家是“A+H”股。
中小板競爭激烈,創業板初露頭角
截至2010年底,中小板上市公司達到531家,同比增加63%,總市值為35370億元,是上年同期的兩倍有余。隨著中小板公司數目的迅速擴張,中小板公司董秘自2006年參選以來的獲獎人數也持續上升(表4)。本屆評選中,共有81位中小板公司董秘入圍,其中38位登上“金牌董秘”榜。這38人中,25人為新面孔,占66%;其他13位連續上榜者中,8人為兩屆當選;2人為三度當選,分別為獐子島的王欣紅、濱江集團的李淵;三花股份的劉斐為四屆當選;軟控股份的紀東、蘇寧電器的任峻更是五屆蟬聯,即將進入“金牌董秘名人堂”。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屆當選“金牌董秘”的中小板公司董秘中,新上榜者的比例均在半數以上,本屆更達到66%的峰值,顯示了這一板塊的活躍及董秘競爭的激烈程度。
創業板董秘也于本屆評選中首度突圍而出,共有4人入圍,3人“金榜題名”,他們是萊美藥業的黃慶、愛爾眼科的韓忠、康芝藥業的李幽泉。隨著創業板公司的增長,中小板的競爭故事或在這一板塊重現。
“金牌董秘”遍布全國
本屆“金牌董秘”中,有119位男性,31位女性(圖3),女性繼續保持21%的占比,與上年持平。
一個可喜的變化是,“金牌董秘”在地域來源上趨于分散化、廣泛化,并首次覆蓋全國范圍。包括已獲得終身殊榮的“名人堂”董秘,2011年度“金牌董秘”所在公司已分布于除臺港澳之外的所有省市區,顯示中西部地區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其董秘日漸受到市場認可。
不過,東部地區仍在人數上占優。本屆評選中,廣東以47位“金牌董秘”,連續第七屆成為產生“金牌董秘”最多的省份(圖4)。上海以12位“金牌董秘”連續七屆排名第二。山東省以11名“金牌董秘”繼續蟬聯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