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瑋(遼寧大學 遼寧 110036)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成立了全國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制定實施細則,領導并組織了全國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有關“陽光體育”目標的表述是“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要以‘達標爭創、強健體魄’為目標”,就是“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校能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1小時, 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等級以上,掌握至少2項日常鍛煉的體育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
“陽光體育”正在全國全面推行,作為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陽光體育”開展情況重要指標之一且具有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等功能的高校田徑課, 在高校中開展狀況如何?以及學生對高校田徑課的參與狀況如何?對于以上問題,筆者查閱了近十年的國內外相關文獻,并在拜讀了王月華發表在上海體育學院學報上的《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與思考》、羅振宇發表在百家論壇上的《關于在學校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理性思考》以及劉海元等在體育學刊上發表的《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等文章后發現,目前學術領域對于“陽光體育”方面的探討與研究多集中于理論分析層面,而針對具體高校體育課程開展現狀方面的研究,則相對空白。
本報告試圖通過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深化高校田徑課改革,進一步貫徹實施“陽光體育”提供參考依據。
以“陽光體育”基礎上高校學生參加課內體育活動現狀為研究對象,以遼寧大學本科一、二年級在讀學生為調查對象。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文學術期刊和著作等文獻中關于陽光體育學校教學推廣的部分和章節,獲取近十年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借鑒了其中一些對本論文有指導性作用的研究和方法。
1.2.2、問卷調查法
從遼寧大學本科一、二年級的在讀學生中,不分專業、不分性別,隨機抽取300人,進行調查。
自行設計了《遼寧大學本科在校生參加課內體育活動現狀》調查問卷300份,并對問卷進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檢驗,結果顯示了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共發放問卷300份,共回收問卷298份,回收率為99.3%,其中有效問卷270份,有效回收率為90%。
1.2.3、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之后運用Visual Foxpro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完成相關的統計。
2.1.1、參與次數與時間

表1: 遼寧大學本科在校生參加課內體育活動次數調查表(N=270)
由表1可知,作為遼寧大學一、二年級本科在讀生每周一節的必修課,體育課的出勤率還是比較高的,全勤人數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94.81%。該數據表明了來自校方角度對學生體育課出勤的監管力度是比較高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高校在“陽光體育”政策下,對于體育課重視態度。
“陽光體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因此,除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參與的體育活動外,從學校官方角度,以必修課的形式,幫助學生保持定期的規范化鍛煉,并有專業體育教師進行指導和協助,是很有必要的。
2.1.2、對體育課興趣

表2: 遼寧大學本科在校生參加課內體育活動興趣度調查表(N=270)
由表2可知,遼寧大學一、二年級本科在讀生對體育課感興趣的同學僅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13.33%,而有40.37%的學生在調查中表示對體育課不太感興趣。目前,高校的體育課程很大一部分是由田徑課構成的,通過調查結果顯示的現狀是大部分學生對于體育課是沒有太大興趣的。但實際上,體育運動又是高校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陽光體育”的政策背景下,參與更多的體育運動,更是促進當代高校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身體素質所必須的。
當代大學生雖然較初、高中學生而言,有更多的余暇時間,但是所面對的社會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對這樣的社會現狀,更多的高校學生把余暇時間用來做兼職、泡圖書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充實自己,使自己能夠更好的面對社會中的機遇和挑戰。但所有這些的前提,勢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后盾和保障。因此,筆者認為設法提高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度,提高參與度和教學效果,應當作為當下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
2.1.3、價值取向
本次調查顯示,遼寧大學一、二年級本科在讀生大部分學生參加體育課中的體育鍛煉初衷是為了強身健體,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采取的是消極應付心態,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學分,順利畢業。
這種狀況的出現,不能完全說是高校學生對課內體育活動所持有的價值觀不夠端正,筆者認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另一方面思考,如果目前高校的體育課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課程內容足夠新穎,那么更多同學都會很樂意并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這樣一來可以更好的保證高校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高校體育課教學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端正了學生對于體育課消極應付,功利贏取學分的價值觀。
2.1.4、內容需求
調查顯示,除一些專項體育運動,如羽毛球、網球、花樣輪滑、健美操、瑜伽等項目外,像田徑這樣的課程,多數的同學認為是比較枯燥的,參與需求并不高。而由于沒有過于嚴格的場地和器材需求限制,恰巧田徑課程又是大多數學校都具備條件開設的課程。反而像網球等這樣的專項課程,很多學校是不具備條件開設的。
但在調查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很多學生對大眾化的體育游戲需求度比較高。因其具有較高的可參與性和趣味性,并且,可以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擴大交際面。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筆者收集了一些比較常見的體育游戲,進行了分析,發現多數體育游戲的運動形式都是以“跑、跳、投”為主要元素構成的,這正好符合了田徑教學的主要特征。如果把體育游戲與田徑教學充分融合,筆者認為,這既可以滿足高校學生對于課內體育運動可參與性和趣味性的需求,也有助于使田徑教學更好的相應“陽光體育”政策的號召。
2.2.1、高校田徑教學現狀
據調查,遼寧大學本科生(體育學院除外)在大學一、二年級期間每周有體育課一節,每節時間為一個半小時。僅就田徑教學這一部分來講,內容相對較為常規、鮮有創新。前文的調查結果已經顯示,常規的田徑課程內容很難滿足學生對于課內體育活動的需求。同時也與契合“陽光體育”政策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這就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田徑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以及效果。
2.2.2、高校學生參與課內陽光體育活動與田徑教學的關系
“陽光體育”作為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和國家體育總局共同下發的政策性口號,不斷督促著當代高校學生更多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以提高身心素質,更好地迎接新時期的機遇和挑戰。田徑教學是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依然保持的傳統體育課程,雖然經過時代的變遷,幾經課程改革,田徑課仍然是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田徑課在各高校貫徹“陽光體育”政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筆者認為,高校田徑課的改革與創新,是勢在必行的。
3.1.1、高校本科在校生參與課內體育活動積極性較小,主動性較差。
3.1.2、目前多數高校田徑課內容相對僵化,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
3.1.3、一定程度的按照高校學生的興趣選擇,完善和創新田徑課內容,將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2.1、市教育、體育行政部門以及各高校要將繼續廣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增強青少年體魄放在教育、體育工作重要位置, 認真貫徹并不斷完善有關法規制度, 使學生參加課內體育活動收到制度約束。
3.2.2、政府和高校提高對高校田徑課程改革的重視力度,多做調查研究,必要的時候成立一些試驗點,并在此過程中努力探索以提高田徑課程改革和創新的可行性。
3.2.3、嘗試一些新穎的體育游戲與田徑教學相結合,提高田徑教學的趣味性。再配合以專業性的田徑指導,使田徑課的教學集規范性和新穎趣味性于一體。有效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3.2.4、各高校要加大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等設施建設力度, 爭取盡快使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不足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為田徑教學內容提供更加充分的選擇余地。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EB/OL].2007-04-26.
[2]李麗.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11(34),93-94.
[3]孫月舟.構建陽光體育背景下的高校健康體育課程體系[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1),52-54.
[4]莫連芳,李麗.普通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之我見[J].價值工程,2010(4),174-175.
[5]洪顯君.淺談陽光體育是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獲益平臺[J].四川體育科學,2009-12(4),51-53.
[6]張俊斌,賴福芬,黃美彥.陽光體育背景下廣西高校體育活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9-12(4),114-118.
[7]郝凡,張桂利,項立敏.中國青少年體質分析與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J].內江科技,201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