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偉 王 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產科,北京 10002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種罕見的妊娠中晚期產科急重癥,發病率為1/13 000~3/100 萬[1]。文獻[2]報道,最初患此病的孕產婦及圍產兒病死率可達到75%及85%。隨著對該病認識的深入及警惕,在積極終止妊娠的基礎上,輔以恰當的對癥治療,孕產婦及圍產兒病死率降至18%及23%[3]。2002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共分娩9例AFLP,本文對此9例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早期診斷、治療對母嬰結局的影響。
9例患者年齡26~36歲,平均31歲。發病孕周31+~37+周,平均33+周。初產婦6例,經產婦3例。單胎6例,雙胎3例。新生兒共12例,其中男性為5例,女性7例。
本病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臨床癥狀及特征性實驗室檢查結果。①病史:無肝炎接觸史,既往無肝病史。②癥狀:妊娠晚期出現無誘因的惡心、嘔吐、上腹痛、黃疸等癥狀。③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升高;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或中度升高、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血清膽紅素升高;血糖降低,血氨升高;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血漿抗凝血酶Ⅲ和纖維蛋白原(Fib)減少;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升高;尿蛋白陽性,尿膽紅素陰性。④ 病理:肝細胞彌漫性脂肪變性。⑤影像診斷:B超提示肝區彌漫的密度增高,呈雪花狀;CT檢查提示肝實質為均勻一致的密度減低[4]。本組9例均臨床診斷為AFLP,其中2例經肝臟病理學檢查證實。
9例患者均以妊娠晚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癥狀為首發癥狀,并有不同程度的氨基轉移酶升高。其中2例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2例有先兆早產癥狀。4例產后2 h內出血≥500 mL。9例均有膽紅素升高,7例出現黃疸,其中3例術前即出現黃疸。9例患者中4例次血壓輕度升高。4例次血小板低于100×109/L;5例次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尿膽紅素均陰性;4例次血清肌酐升高;4例次隨機血糖低于3.3 mmol/L;4例次纖維蛋白原降低伴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9例患者均行超聲檢查,其中2例提示脂肪肝,肝區彌漫性密度增高,呈雪花狀(亮肝),另外7例超聲未提示肝臟異常。2例患者行肝臟穿刺活檢,病理學檢查提示肝細胞脂肪變性,另外7例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符合AFLP,急診剖宮產,未行肝臟穿刺。
9例患者自首發癥狀出現至終止妊娠時間為1~7 d,平均3.8 d。均于入院或診斷后1~6 h內行急診剖宮產。6例于未出現黃疸時,術前即給予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止血藥物、輸注血漿,補充纖維蛋白原3 g,術后母嬰均存活。2例出現消化道癥狀7 d,入院時黃疸明顯,總膽紅素分別達到 122.3 μmol/L和149.0 μmol/L,雖然術前已給予上述藥物,但術中術后出血均超過4 000 mL,術后出現多臟器衰竭,其中1例患者經搶救,2月后康復,胎兒于入院時已死亡;另1例患者為雙胎妊娠,因惡心、納差、黃疸1周入院,雖然在入院后2 h即終止妊娠,且術前已給予上述藥物,但產婦因嚴重血管內彌漫性凝血(demission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子宮切除術后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術后5 d因感染死亡,男女嬰各1例,均存活。還有1例患者在出現消化道癥狀3 d后,因先兆早產入院,入院時無黃疸及凝血功能障礙,因雙胎妊娠、胎兒窘迫行剖宮產終止妊娠,術前未診斷AFLP,術后因血紅蛋白、血小板下降、黃疸,經實驗室檢查,肝功能異常、膽紅素升高,肝臟穿刺活檢證實為AFLP,因DIC進行性加重,行全子宮切除,術后合并急性胰腺炎、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產婦存活,1名女嬰存活,另1名女嬰死亡。
應用SPSS13.0軟件對9例特征性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樣本偏態分布,以中位數及四分位數描述統計結果。
本文中9例患者均為妊娠晚期發病,初產婦、單胎多于經產婦和雙胎。首發癥狀均為消化道癥狀。實驗室檢查表現為: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平均1.5×1010/L;氨基轉移酶輕至中度升高,血膽紅素、肌酐濃度升高;尿膽素原及尿膽紅素陰性;4例血糖降低;4例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詳見表1。
病程與是否出現黃疸及母兒預后相關。4例出現產后出血。3例術前、1例術后出現黃疸者發生DIC。共8例術前給予糖皮質激素、補充血漿、纖維蛋白原并給予抗纖溶藥物者,其中6例母兒平安;1例入院時已胎死宮內;1例產婦因術后DIC、多臟器功能衰竭、感染死亡。本組病例中,孕產婦病死率為11.1%,圍產兒病死率為16.7%。

表1 9例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Tab.1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of 9 patients
AFLP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根據最近的研究[5],認為AFLP是一種胎兒—母體相互作用而發生的疾病。其主要發病機制是基因g1528c、e474q的突變,導致長鏈三羥酰基輔酶A脫氫酶(long-chain-3-hydroxyacyl-CoA-dehydrogenase,LCHAD)缺乏及三功能蛋白酶(mitochondrial trifunctional protein,MTP)活性降低。此基因雜合子胎兒肝內脂肪酸氧化過程異常,胎兒脂肪酸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并堆積,使孕婦體內脂肪酸含量增加。另外,妊娠晚期,孕婦體內雌、孕激素分泌增加,肝臟合成三酰甘油增多,如此時有營養失衡因素存在,即可導致脂肪氧化物質缺乏或與脂肪轉化有關的酶系統受損,使孕婦出現脂肪代謝障礙[6],體內自由脂肪酸濃度增高,繼而導致肝功能損害[7]。
AFLP起病隱匿,常表現為妊娠晚期消化道癥狀,在發病后1~2周內出現黃疸,肝功能損害,繼而出現胎兒窘迫甚至產婦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危及生命。本資料中9例患者發病平均孕周為33+周,均以消化道癥狀為首發癥狀,伴肝功能異常,并在分娩前后出現黃疸。因此,對于妊娠中晚期出現惡心、喜冷飲、乏力等癥狀時,應密切監測肝功能、膽紅素及凝血功能,警惕AFLP。
AFLP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包括妊娠晚期出現無明顯誘因的惡心、嘔吐、厭食等,肝功能指標檢查輕至中度升高,除外病毒性肝炎,總膽紅素明顯升高,并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尿膽紅素陰性,及持續性低血糖。而B超提示的“肝區彌漫性密度增高,呈雪花狀”、“亮肝”只有當脂肪堆積占肝臟的20%以上時才會出現,更多患者在發病早期并無此特征性表現。另外,雖然肝臟病理學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但因為多數AFLP患者在發病后短期內即發生DIC,肝穿刺有發生肝被膜下血腫及腹腔內出血的風險,故臨床尚不能完全依靠病理結果進行診斷。
AFLP其他臨床癥狀還包括血壓輕度升高、低血糖等,部分患者表現為凝血功能障礙,有時與子癇前期、Hellp綜合征難以鑒別[8],但處理原則均為激素治療、盡快終止妊娠和糾正DIC。
本資料顯示,AFLP預后與病程長短以及治療方法密切相關。病程長、有黃疸者發生DIC和多臟器衰竭的風險高,而在發病早期,僅有肝功能異常和膽紅素增高,尚未表現黃疸者,母兒預后較好。Reyes H等[9]報道,AFLP發病至分娩時間在1周內者100%存活,2周以上者30%在分娩當天或次日即死亡。本文作者曾統計過近10年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例共107例,共48例明確記載了首發癥狀出現至終止妊娠時間,即發病時間1~20 d。其中發病1~6 d者32例,死亡6例;7 d以上者16例,死亡10例。2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9,P<0.01)。綜上所述,在臨床診斷AFLP后,應立即行剖宮產[10]。因為AFLP患者肝細胞受損,肝功能異常,故凝血功能障礙,故術前給予糖皮質激素和補充凝血物質(新鮮冰凍血漿、凝血酶原復合物、纖維蛋白原)對減少產后出血、改善病情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除迅速終止妊娠外,對于AFLP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降低AFLP合并癥發生率、減少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關鍵。
AFLP患者的肝臟組織學病變是可逆的,經過終止妊娠、積極支持治療之后,肝臟組織學狀態可迅速恢復,此為本病特點之一。AFLP的治療,不僅僅涉及產科,還應得到內科、外科、新生兒科等ICU的支持,進行綜合治療。分析本院近年來所治療的9例病例,可以發現,隨著病例數量的積累,對于AFLP的診斷及治療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要做到早期診斷,盡早終止妊娠、糾正凝血功能障礙及各臟器功能衰竭,使孕產婦及圍產兒病死率明顯降低。
[1]林其德.提高對妊娠合并肝病的認識[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17(6):321.
[2]Varner M,Rinderknecht N K.Acute fatty metamorphosis of pregnancy.A maternal mortality and literature review[J].J Reprod Med,1980,24(4):177-180.
[3]Knox T A,Olans L B.Liver disease in pregnancy[J].N England J Med,1996,335(8):569-576.
[4]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546-547.
[5]朱錦明,楊孜,余梅,等.北京1200例漢族人群中長鏈脂肪酸氧化酶G1528C基因突變篩查[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7(1):72-74.
[6]蘇雪松,王瑞華.1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7):912-914.
[7]Ibdah J A.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n update on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46):7397-7404.
[8]Kondrackiene J,Kupcinskas L.Liver diseases unique to pregnancy[J].Medicina(Kaunas),2008,44(5):337-345.
[9]Reyes H,Sandoval L,Wainstein A,et al.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 clinical study of 12 episodes in 11 patients[J].Gut,1994,35(1):101-106.
[10]折瑞蓮,張曉梅,周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診斷及治療[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9):116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