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底,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人數超過40萬,這是學會會員人數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40萬,也是學會連續第七年實現會員人數增長。之所以能夠吸收這么多會員,是因為學會為會員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服務——為會員的交流提供了國際化的平臺,學會的價值也在于此。
各個領域的工程師和專業人士都需要和同行進行交流溝通與合作,這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交流:一方面是知識交流,及時跟蹤本領域的發展,使自己時刻保持“新鮮”,并與同行探討,這種知識交流可以促進會員自身的專業發展;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探討合作機會,比如會員可以尋找研究項目的合作者,也可以為自己的事業發展尋找更多的機會。在過去幾年中,學會各層次會員的數量都明顯增長,而學生會員表現出了更明顯的增長趨勢,2010年學生會員人數首次達到10萬。
學會全球40萬會員中,約有6000位為會士,這是一種高度的學術榮譽,他們在各自領域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并在所在領域擁有領導力。對于會士來說,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學會分享自己的知識與智慧,而不是學會為他們提供服務。比如,學會的會刊雜志(IEEESpectrum)每年會預測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我們就邀請各領域的會士發表他們的意見,評選出他們認可的新技術并闡述這些技術對世界產生的影響。這樣,會士與學會可以共享他們的智慧與經歷。總體來說,會士參與學會在標準、出版、會議等各方面的活動,擔任學會140余種期刊的編委,參與標準的制定,并在組織會議方面提供幫助。
約一半的會士在學生時代就已經是學會會員,并一直保持會員身份。學會之所以能贏得會員如此的忠誠,是因為學會的交流平臺能為各層次會員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與服務。在職業發展初期,會員可以通過學會了解信息、獲取學術資料、參加會議,得到團隊合作的機會;而在會員成為高級會員后,他們同時也可以為其他會員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我在35年前就已經是學會的學生會員,那時我還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會為我提供了可供交流的團體,這對我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大家都需要了解全球的信息,學會就是提供這一交流平臺的機構。
作為一家全球性學會,45%的會員來自美國之外的國家。事實上,會員人數在其他國家的增長要明顯高于美國國內,亞洲國家的表現尤為明顯,中國會員每年增長約20%。而在過去7年中,會員總人數年均增長約2%。截至2010年底,亞太區會員人數超過9.05萬人,自2000年以來增長了65%。目前中國會員已經超過9000人,包括50多位會士。我們在北京、新加坡、東京都設有代表處。
學會擁有約1.5萬名中國作者,中國作者的論文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很多是與其他國家的作者合著的,原因是中國的國際科技合作越來越多。比如,我剛剛參加了中關村創新論壇,這是第15屆北京國際科技博覽會的一個活動,英國駐華科技參贊大衛·貝肯就在演講中介紹了一項中英合作的研究。類似這樣國際合作的研究最終會帶來雙方人員合著的文章。
不僅中國作者的文章在增長,來自中國的下載也明顯增加;我們去年在全球組織了約1200次會議,其中200多次技術會議在中國,今年預計要舉辦300次,比如9月我們要在北京舉辦第二屆智能電網全球論壇。此外,我們也與中國機構合作制定行業標準。
我們在中國看到了極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