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讓均
南西·杜爾是誰?為何她號稱“硅谷最有說服力的女人”,能夠讓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從谷底翻身,還有資格公開拆解已過世的蘋果前GEO喬布斯的簡報魔力?
還記得前幾年那場席卷全球的“戈爾旋風”嗎?
2007年,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巡回世界演講“不愿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當時戈爾沉穩堅定的精彩演說,輔以簡報上一幕幕冰山崩解、海水吞噬、風暴席卷的驚悚畫面,跨越國界震撼了全球民眾。
就因為這股震懾人心的魅力,讓戈爾從總統選舉落敗的失意政客,翻身一躍成為全球贊譽的環保斗士,甚至贏得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而以“不愿面對的真相”的演說為主題所拍成的紀錄片,也連奪奧斯卡獎、艾美獎等殊榮。
這股戈爾旋風,讓全世界的領導者無法再忽視氣候變遷的嚴重后果,紛紛“應觀眾要求”提出環保對策。
戈爾的例子說明了:一場動人的簡報,足以撼動整個世界!
演說要聽得見更看得見把訊息變簡單善用“視覺溝通法”
主導“不愿面對的真相”簡報與演說設計、讓戈爾谷底翻身的幕后高手,就是美國“杜爾設計公司”(Duarte Design Firm)的執行長南西·杜爾(Nancy Duarte)。
年約50歲、紅發飄逸的杜爾,曾被國際媒體喻為當代最重要的簡報溝通大師之一,她擅長以活潑的影像設計,來讓簡報“說故事”,并且深諳引發觀眾共鳴的個中秘訣。
因此,不僅戈爾邀她出馬助拳,橫跨各世代的國際大品牌,包括蘋果、通用電氣、微軟、谷歌、惠普、思科、臉書與推特等,也都名列杜爾的客戶名單。
由于杜爾與丈夫在1988年創辦的“杜爾設計公司”,就位于現代科技的搖籃——美國硅谷,因此幾乎每位硅谷的大老板,包含上述科技大廠的當家老大,都是杜爾的客戶兼學生。難道這些經常有機會演說的大老板們不會說話、沒有說服力嗎?
“說服是人類最強大的工具之一,但是人們往往只想著自己該怎么說、一古腦兒把想講的話倒給觀眾,但觀眾連聽都聽不懂,怎么可能還被你說服!”杜爾說,訊息的設計一定要淺顯易懂,而一張圖片、一個畫面的力量可以勝過千言萬語。
“讓你的演說聽得見,更看得見!”杜爾強調“視覺溝通”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不愿面對的真相”充滿視覺效果的簡報設計,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項理念。
成功改造戈爾“天書”簡報“不愿面對的真相”擄獲全球觀眾
許多看過《不愿面對的真相》紀錄片的人,對戈爾搭著升降梯跟著二氧化碳濃度指數一路飆升的那一幕,感到十分難忘。包括這一幕在內的每張投影片,沒有太多文字,卻讓觀眾一目了然:二氧化碳濃度即將‘破表,再不采取行動,將導致嚴重的氣候變遷后果。而這正是戈爾整場的演說主旨。
杜爾團隊把復雜的氣候議題變簡單了,但本來戈爾的簡報可不是這樣的。杜爾記得,當初戈爾來找她時,是帶著剛從倉庫挖出來的35厘米影片,原來青年戈爾就曾經跟著老師巡回演講環保議題,用的正是這種舊式影片。
“但這不會是現在觀眾想要看到的!”杜爾說,當時影片上頭的理論與數據,如“天書”一般令人不解,連戈爾都自嘲當初的演講“效果顯然不如預期”。
那杜爾團隊究竟為戈爾做了什么事?對蘋果的簡報軟件“Keynote”不陌生的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不愿面對的真相”充滿蘋果風格的簡約禪意。由于戈爾時任蘋果的董事,而杜爾團隊正好也習慣使用適合于圖像、影音表現的蘋果Keynote軟件。于是,杜爾團隊就把數據與理論簡化為一張張、一段段圖片或動畫,并且盡可能把效果玩到極致,讓觀眾享受一場好萊塢級的觀影震撼。
比方說,談到“溫室效應”,他們以冰淇淋一拿到室外即融化的畫面效果凸顯演說張力;而談到颶風危害,則播放2005年卡颶風襲擊新奧爾良的催淚影音。
而杜爾自從成功制作了“不愿面對的真相”,并在2008年出版登上美國各暢銷書榜、關于簡報制作技巧的暢銷書《Slide:ology》之后,儼然成為當代的視覺簡報教母,影響所及,讓全球各地掀起簡報革命。
喬布斯演說的神秘魅力每30秒讓觀眾有一次劇烈生理回應
有別于對戈爾的侃侃而談,剛去世的喬布斯則是杜爾“不能承認的客戶”。
“我只能說,蘋果的確名列我的客戶名單,但我不能多談論喬布斯!”或許基于保密條款讓杜爾不能公開承認,但去年杜爾再出版一本解構各種演說形態的著作《Resonate》(中譯:視覺溝通法則),分析了多位名人的敘事類型,當然不會漏掉被喻為“當代簡報大師”的喬布斯。
有別于其他專家聚焦于喬布斯身上,杜爾認為,讓喬布斯在蘋果迷心中擁有“神”一般地位的秘密,是藏在觀眾席里。
“什么最足以說明喬布斯的演說魅力?就是觀眾30秒一次的激烈生理回應!”杜爾曾經分析喬布斯在2007年、發布第一部iPhone手機時深具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演說,她畫出一條“演說火花線”(Sparkline),以秒為單位精確計算觀眾對喬布斯演說的各種響應,驚訝地發現平均每30秒,喬布斯就能夠讓觀眾或大笑、鼓掌,或發出驚嘆聲。這些生理反應,可是人們裝都裝不來、最真誠自然的回應,更是觀眾對演講者所能展現的最大恭維。
為什么喬布斯可以不斷擦出火花,讓全球聽眾的情緒隨他起落?“喬布斯很會制造懸疑感、畫面感,并善于把觀眾拉進他所創造的情境中!”杜爾舉例,喬布斯曾經從口袋變出iPod隨身聽,從牛皮紙袋中拿出強調輕薄的MacBook Air筆電,還曾在簡報現場用iPhone打電話給星巴克、叫了4000杯拿鐵咖啡給現場每位觀眾。
親自為聽眾準備簡報內容先了解觀眾創造好記、好念口號
“一下子做4000杯拿鐵?別傻了,這就是簡報表演的一部分,早就經過精密設計,套好招了!”杜爾說,要讓觀眾有共鳴,第一步就是了解你的觀眾,讓他們有參與感,把他們變成你演說中的主角。
例如,喬布斯了解他的觀眾不只是坐在臺下的人士,多是散布全球各地、收看在線直播,并立刻發表心得與報道的網友與記者,為便于這些人能輕易重復他想傳達的訊息、擷取其引言,他創造出很多如口號般好念的“聲刺”(sound bite,指響亮的短句)。
像是他在第一代iPhone發表會上,不斷重復“蘋果重新創造了手機”(Apple reinvents the phone),這句話果然見諸各大媒體,成功達到議題設定的效果。
“如果這場演說的觀眾,將成就你一筆1000萬美元的大生意,你會把簡報工作交給秘書處理嗎?”杜爾提醒,很多大老板推說自己太忙,沒空參與簡報的制作,但請注意:“你準備多少,觀眾感受得到!”通常杜爾會請客戶評估這場簡報或演說的價值,如果真的很重要,杜爾即會要求客戶至少要參與點子構思與觀眾分析。
“不過簡報片只是輔助,不是演說的重點,當年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沒有投影片的輔助,卻還是讓他的經典演說流傳至今!”杜爾說,這是因為他總是親自準備講稿、勤于琢磨詞匯,所以能用強而有力的語言勾勒出美好遠景,例如“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都是扣人心弦的傳世佳句。
但準備得再好,不管你是哪位大人物,沒有足夠的練習,還是無法造就“不敗的說服力”。連身為演說專家的杜爾,至今仍會為一場18分鐘的重要演講,光是排練的時間就高達38小時!
18分鐘演講準備38小時練到字句像爆米花一樣自動蹦出來
一位企業執行長以臺下超過38小時的辛苦準備,交換臺上18分鐘的零誤差演說,值不值得?
“簡直太值得了,因為那場在TED的演說,為我帶進了數百萬美元的業務!”身為推廣全球性知識對話的“TED論壇”委員會成員,杜爾深知那場演講有全球4萬多位觀眾收看,因此卯足全力準備,不知在辦公室來回演練多少回,不只助理,連窗外的綠樹也被權充為即席觀眾。
要求自己要練到字句像爆米花一樣自動蹦出來的杜爾,在正式演說時,不僅不需要講稿,還有余裕以停頓留白、使眼色等肢體語言與觀眾互動。“在觀眾面前,我們永遠是學生!”
(摘自臺灣《今周刊》)(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