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杰弗里·瓦瑟斯通說,現在世界不怎么說“后冷戰時代”了,居然悄悄議論起“后西方時代”,議論起中國如何改變世界。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強行闖入了我們的意識。”“如果我們想了解世間的萬事萬物,那么,就必須去了解中國。”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喬納森·荷爾斯拉格認為,西方應理性看待中國的經濟發展,充分認識到中國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取得巨大進步,這種飛躍更多是“量的飛躍”,接下來需要實現的是“質的飛躍”,這個任務對中國來說將非常艱巨。
英國國際關系專家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式政治有望取代西方政治模式,中國的儒教道德觀有望成為價值觀競爭的焦點,中國文化、中國飲食、中醫等軟實力也有望向世界擴散。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局局長馬丁·拉瓦利恩認為,在致力于解決國內新的不平等問題上,中國可以向巴西汲取經驗。如果能將中國的加快經濟增長的政策與巴西的社會政策相結合,對所有國家來說,這都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侃如認為,中國成功符合美國利益。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中美關系有好有壞。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奧巴馬總統在和中國進行廣泛合作上持非常開放的態度。有人說,美國不光想限制中國的崛起,并且還想破壞它的崛起,因此美國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實現這一“陰謀”,將中國拖垮。“我認為這種分析是完全錯誤的。美國—直認為,中國的成功是符合美國利益的。但是我們期望看到成功的中國擁有一個相對開放的經濟體,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我們期待中國成為國際舞臺上富有活力、建設性的成員,不管是在地區還是國際事務上。希望中國成功是多年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來源:《北京日報》,羅雪群、季玲,201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