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泱
個頭不高,被日頭曬得失去黑色光澤的自來卷頭發隨意地覆在頭頂,鬢角已有些許斑白,而那張黑紅的臉盤上帶著農民式的憨厚笑容,身上的衣服干凈、樸素,只是深藍色條紋T-恤衫已洗得略微發白,而牛仔褲上卻留著無法洗掉的綠色草汁痕跡。這便是記者初次見到的尚春明,如果沒人介紹,記者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這個通常出現在田間地頭的“莊戶人”式的人物與有著近30年番茄科研經驗的高級農業專家聯系起來,而且他還是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尚春明是那種平常話不多、還略帶靦腆,但說到專業卻滔滔不絕的人,因此每當同事們用“西紅柿他大舅”來評價他的時候,他總是—臉靦腆地使勁擺手,可話題一轉到番茄,他就像變了個,人,口若懸河起來。尚春明這個“西紅柿他大舅”的外號可謂實至名歸,記者注意到,他看番茄時,眼中流露出的是那種對自己孩子般的喜愛眼神;而往更大意義上講,他在近30年的科研工作中,用自己默默無聞的努力與研究創造出了多個于百姓菜籃子有著重要意義的成果,成績可圈可點。
心為農民增收喜
尚春明的家鄉在貧窮落后的四子王旗,1978年8月,他考入了內蒙古農牧學院蔬菜專業,1982年8月畢業。1985年尚春明調入包頭市農科所,自此開始了漫長的與實驗室、試驗田為伴的科研之路。農業科研周期漫長,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而這些品德在尚春明身上并不缺乏,通過近30年的潛心鉆研,在對大量的蔬菜育種材料進行了引進、觀察、分離選育等工作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近10年時間里,先后選育出了“中紅一號”、“春雷四號”、“內番四號”、“星字201”、“星宇202”、“星宇203”、“TF195”等系列番茄品種。“番茄新品種‘內番四號的選育”2004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番茄系列新品種星宇201、星宇202、星字203的選育和示范推廣”獲得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在包頭市農業科研領域尚屬首次,2D07年還獲得國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資助。與此同時,尚春明僅僅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對選育出的高產、大果型、抗病毒病、葉霉病、耐貯運等優良性狀的保護地、露地專用品種在全國20多個省區市進行示范推廣。尤其在山東、北京、天津等地示范推廣后,比國外一些品種增產15%以上,品質優于國外品種。
“看著農戶因為種我們的番茄越掙越多,我就打心里高興!”尚春明在陪記者到包頭農研所示范點南海子村采訪時告訴記者。南海子村是包頭農研所合作多年的蔬菜種植試點村,全村耕地1500多畝,蓋著K3000個蔬菜大棚,這里80%的農戶種番茄,其中90%種植包頭農研所的品種,尚春明和他的同事們是這里的常客。在此采訪時,記者遇到了已經與包頭農研所合作了五六年的菜農老郝,他種著6個棚的番茄,一個棚半畝,跟他聊起來才知道,南海子原來也種番茄,但并不是農研所的品種,這些品種不是銷路不好,就是品種早衰,弄得村里人很是頭疼。幾年前,他們發現鄰村種的番茄從來不愁銷路,而且性狀很穩定,打聽得知是農研所的種子,比較之下便買來試種,幾個月后收獲頗豐。于是村里主動與包頭農研所聯系,很快便在農研所的幫助下,改種了農研所的番茄品種,之前困擾大家的問題迎刃而解,南海子也成為了農研所的試點村。“農研所的西紅柿品種,果形飽滿、水分大、硬度好,經銷商喜歡收,我們的西紅柿現在基本上是賣到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還出口俄羅斯。果子好賣,收入是原來的一倍還多,我這3畝地,一茬收獲期是兩個月,能產5噸果子,平均1斤能賣1塊錢。現在村里產的西紅柿根本不夠賣,每到果子下來,北京這些地方的批發商直接就進村收購。”老郝指著自己棚里的番茄,言語中有著止不住的興奮。當問到種植成本,老郝告訴記者,在種植番茄之余,他還種植農研所的其他蔬菜,這些蔬菜賣掉后的收入足以抵消包括番茄種植在內的一年的種植成本,所以種番茄的收入就是家里的純收入,村里的大部分農戶都是如此。大家掙得多了,當然忘不了幫大家致富的農研所專家們,于是就有了包頭農研所所長白光哲對尚春明受群眾歡迎的繪聲繪色的形容:“現在在包頭的菜產區,‘西紅柿他大舅的名氣可是大得很,連村里的老頭、老太太都知道他,每次下村指導,后面都跟著很多農民,‘尚專家‘尚教授‘尚老師地叫著,可親了!我們看著都羨慕得不得了!”
立志要育出物美價廉的好種子
品種推廣順利,并沒有讓尚春明止步不前,反而考慮得更多了,他給自己定的近期目標有兩個:第一個是培育、推廣農民能夠買得起的,有著國際水平的優良品種。尚春明告訴記者,目前在我國部分作物種子中,國外的種子占到全部份額的70%~80%,而且進口種子比國內本土品種的價-格要高出十倍,甚至幾十倍。高昂的種子價格在東南部發達地區,農民還可勉強接受,而對于中部、西部省區的農戶卻不堪重負。而農研所本著“惠農”的目標,已經在很多作物種子實現了物美價廉,例如,農研所的星宇系列番茄種子的價格僅是進口種的1/5,而且品質優良,因此深受農戶歡迎。品質的保證、價格的優勢,讓農研所的番茄種子供不應求,按尚春明的話:“咱的種子價格便宜質量好,不愁賣、很搶手,全國各地都有要的,特別是山東壽光,他們現在是住在包頭等種子,告訴他們不用到包頭來等,保證種子—下來就給他們發過去,可他們不放心,還是在種子下來前1星期左右就都來了。在包頭租了房子等,他們怕別人把種子買光了。馬上,我們還會育出更好的品種,而種子價格不變,到時候會更受農民歡迎!”
尚春明的第二個目標是培育出抗病性優良的高品質番茄,應對日益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番茄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出現的蔬菜,維持它的產量和價格的穩定意義重大。而近年來在我國爆發的番茄黃化曲葉病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番茄的產量,這種病毒的危害可謂觸目驚心。黃化曲葉病是由白粉虱傳播的一種寄生性病毒,染病后15至20天就會導致整個植株的死亡,且傳播速度極快,一株染病極短時間內就會使整片染病,最終導致絕收。這種病毒在我國最早出現在廣東廣西地區,這幾年出現了向北推進的趨勢,2009年,山東壽光爆發番茄黃化曲葉病,80%的番茄遭受毀滅性打擊,2010年已經推進至河北以南。溫度是黃化曲葉病爆發的主要因素,溫度越高,爆發越猛烈,每年1到6月河北以南番茄生長正常,進入6月后,溫度上升,病害開始爆發,絕收的威脅使農民不敢再種植番茄,于是產量大幅度下降,零售價格大幅度上升。國家只好從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北方非病害區調集番茄補充南方市場,遠距離調運使價格上升,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因此增加。在西方發達國家,番茄種植大都在溫室進行,防蟲防病設施較完善,因此對番茄黃化曲葉病缺乏重視,抗病品種的研究也很薄弱,近幾年由于黃化曲葉病在中國、印度等粗放種植的發展中國家大面積爆發,引起了世界范圍的警覺,各方雖加速了這方面的研究,但效果并不明顯。目前國際上推廣成熟的抗黃化曲葉病品種僅有美國孟山都、瑞士先正達的2~3個品種,且基本都是紅果番茄品種,粉果番茄目前只有孟山都公司的1個成熟的抗黃化益葉病品種。可惜的是,這幾個抗病品種的種子育種產量較低、價格昂貴,達到了每粒種子人民幣4~5毛錢,1公斤價格8到1075元,使得我國菜農無法接受。在這樣的背景下'尚春明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抗病種質材料,加以雜交、分離、提純,基本定型了一個全新的抗黃化曲葉病粉果型番茄新品種。2012年,這個新品種將開始推廣,每粒種子定價大約1毛錢左右,且有出芽率達到90%以上,出苗率達到80%以上的高成活率,這個項目已經列入自治區科技廳的研究項目。這個新品種如果能夠成功推廣。將會對保證夏季番茄產量,穩定市場價格產生積極的效果。
農聲從種植中獲得實惠、平抑番茄種子市場價格,農研所和尚春明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而被農戶和市場認可,種子供不應求則意味著經濟效益上的豐收,在采訪結束時尚春明已經在憧憬著明年的好收成了,“我們現在正逐步擴大種子的產量,種子產量上去了,加上農民和市場的認可,效益呼呼地往上漲,明年還會翻番”,而當記者問到明年效益能到多少?尚春明沒有給出數字,但卻以帶有一絲狡黠的憨厚告訴記者:“數字我沒法告訴你,就光明年那個高檔品種上市,每生產100斤種子就能掙100萬,你說能掙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