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海燕
包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掀開了大草原工業現代化的嶄新篇章,結束了內蒙古“寸鐵不生”的歷史,包鋼也被草原人民稱為雙翼神馬。
創業篇:從“寸鐵不生”到“世界第一”
內蒙古大草原上有個叫白云鄂博的地方,蒙語叫富饒的圣山,這里自古就有雙翼神馬傳說。1954年,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包頭,成立了新中國最早建設的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包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掀開了大草原工業現代化的嶄新篇章,結束了內蒙古“寸鐵不生”的歷史,包鋼也被草原人民稱為雙翼神馬。
今年8月底,我們為落實中宣部“走基層”的指示,來到了包鋼采訪。走進熱軋車間,一股熱浪迎面撲來,從一塊鋼錠、到熔化、到軋成一塊鋼板在全自動生產線上~氣呵成,而整個車間看不到一個現場工作人員,所有工作程序由精確計算操作。車間的工程師告訴我,這條生產線是從意大利達涅利公司、德國西馬克、西門子等公司引進的。讓包鋼人引以為榮的薄板坯連鑄連軋廠,是由國際冶金行業一流設備和技術裝備起來的現代化鋼鐵企業,由熱軋、冷軋生產線、鍍鋅機組和寬厚板生產線組成,隨著生產線設備的引進,一批又_批的外國專家來到包鋼,負責安裝和調試生產線,在這些外國專家團隊的指導下,熱軋生產線順利投產,并創造了世界上同類生產線“達產速度、月產量、連澆爐數”的三項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包鋼的冷軋酸軋聯機生產線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8個月,這一紀錄至今在國際上沒人超越,這是包鋼人創造的中國奇跡。
包鋼新建熱軋無縫鋼管生產線更是引智的集大成項目,包括159、460兩條生產線,其中無縫管連軋技術引進的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西馬克茵西公司的三輥六架連軋機;探傷機為德國FOERSTER公司引進的;管坯、鋼管鋸切設備引進的是奧地利MFL公司;還有德國IMS公司的壁厚測量系統,此外,還引進了國際電氣設備知名企業ABB公司的成套電氣系統,可以說這個項目主要技術均為引進國外的領先的技術。
從今年3月份開始,先后有16A次外國專家陸續來到包鋼,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7月1日穿孔機順利進行了熱負荷試車。外方專家克服困難,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在外國專家和中方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在8月15日,159熱軋線全線熱負荷試車一次成功。
合作篇:助推稀土科研水平提高
包鋼除了生產鋼鐵之外,還有一項聞名于世的產業就是稀土。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我國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生產規模第一,出口總量世界第一。包鋼所在的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相當豐富,稀土工業儲量分別占全球的62%、全國的87.1%,獨特的資源優勢形成包鋼以鋼鐵和稀土為主業的獨特產業優勢。目前,包鋼力爭成為世界最大的稀土鋼生產基地和最具競爭力的稀土生產、科研基地。
我們采訪的包頭(包鋼)稀土研究院成立于1963年,直屬于原冶金工業部,1992年進入包鋼(集團)公司。目前,它已經發展成為以稀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宗旨,以稀土冶金、環境保護、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為研究重點的,全國最大的稀土科技研發機構。包頭稀土研究院在科技開發領域與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合作與交流,除了國內的研究院所、大學以外,他們還同美國、日本、意大利、德國、瑞典、荷蘭、澳大利亞、韓國、蒙古、斯洛伐克等國的研究機構和知名公司進行交流合作,注重通過引進國外智力,學習借鑒國內外在行業、專業領域內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揮優勢,推動科研工作的快速開展。
他們先后聘請了NdFeB永磁材料、室溫磁制冷材料領域的專家、日本三德公司的高田裕章,室溫磁制冷領域專家荷蘭Delft技術大學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埃克斯·布魯克,斯洛伐克科學院物理所高級科學家彼得-斯維茨教授,以及美國東北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和微波磁性材料和集成電路中心首席研究科學家陳亞杰博士等人來到研究院,通過專家的指導、培訓和講座等多種形式交流,全面提升了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提升了科研團隊的研發能力。
2009年,包鋼稀土研究院的“金屬氫化物一空氣(MH-Air)電池的研制”項目被列為了包頭市引智儲備項目,2010年、2011年在前期取得的工作成果基礎上,繼續申報了引智項目——“稀土功能材料及應用的研制與開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胡偉康博士指導的“金屬氫化物一空氣(MH-Air)電池的研制”項目,是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計劃,這個團隊利用包頭稀土研究院研制的稀土系儲氫材料研制出了一種具有可逆充放電特性的MH-Air電池,并就研究中的重要發現申報了發明專利。在胡偉康博士的帶領下,項目組成員掌握了工作內容中的相關技術,所研制的MH-Air電池的主要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預期目標。
通過國際合作促進了包鋼稀土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提升了科研開發水平,使稀土的研發能力在短時間內進入到該領域的國際前沿。可以說,外國專家們為建設稀土科研基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包鋼稀土研究院也獲得多項國家專利授權,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友誼篇:美國醫療團隊的無私奉獻
包鋼給人的感覺就是大,位于包頭市河西工業區的中心廠區占地面積36平方公里,汽車在廠區開了很久,沿途儼然是一座鋼鐵之城。由于時間關系,包頭市外專局給我們安排采訪的有包鋼股份、包鋼稀土研究院兩個公司以及包鋼醫院。包鋼醫院成立于1958年,是包頭市著名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的武字赤院長為我們介紹了他們與美國心臟外科團隊長達10年的合作。
包鋼醫院從10年前就與美國奧卡拉心臟病中心展開合作。奧卡拉心臟病中心的心臟外科團隊集合了美國知名的心血管外科醫生、麻醉師、ICU醫生等,每年免費來包鋼醫院,為當地患者進行心臟、心血管手術。這些美國醫生以精湛高超的技術完成了內蒙古地區首例頸動脈斑塊剝脫術、顱內外血管搭橋術、巨大室壁瘤切除并心臟搭橋等100例高難手術,有效地推動了包鋼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奧卡拉心臟病中心還資助包鋼醫院的醫生赴美國進行學習培訓,為包鋼醫院培養了多名心外科醫生,其中4A成為國內知名心外科專家。
奧卡拉心臟病中心志在幫助相對落后地區的醫院建立起完善而先進的心外科科室,例如在延吉等地已經開展了類似的工作。奧卡拉心臟病中心的醫生團隊在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的同時也以他們的人道主義精神深深地感動了當地患者。該團隊有兩位醫生獲得了內蒙古自洽區人民政府“駿馬獎”。
醫院先后與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家的醫療機構和醫學專家建立了協作關系,建立了美國奧卡拉一包頭心臟中心,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同時,醫院選派優秀骨干到美國、英國、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進修和學習,使患者在包頭就能享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醫療服務。
近些年,醫院通過科研鑒定項目130余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項、國內領先水平40多項,鑒定數量和質量居包頭市第一。2010年包鋼醫院的一項科研成果榮獲內蒙古自冶區200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包頭市首次獲得醫學類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自治區8年來首個醫學類科技進步一等獎。
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駿馬獎”獲得者、美國醫生皮特教授,他是美國佛羅里達州奧卡拉心臟中心一流的心外科專家,每年要完成數百例心外科手術。除了在美國的工作,皮特教授還致力于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開展心外科手術。從2002年起,皮特教授每年都會來到包頭,美國奧卡拉一包頭心臟中心就是在他的倡議下成立的。近10年來,皮特教授與包鋼醫務人員合作完成了自治區首例頸動脈狹窄剝脫術、大血管置換等高難度手術,多次填補了包頭市、自治區醫學領域的空白,造福了包頭及周邊地區的患者。
皮特教授還幫助包鋼醫院與魯克世界救助委員會合作,成立了魯克世界救助中心,也叫友誼18服務中心,這是一家帶有示范性質的美國式的樣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人口達22萬人,目前已經成為國家醫學教育發展中心健康促進基地、全國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和包頭市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內蒙古全科醫學臨床和社區培訓基地。形成了總院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包鋼醫院在社區衛生服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開辟了三甲醫院延伸進社區之先河,得到了衛生部的肯定。武院長說:“建設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與包鋼醫院引入國外社區服務理念,加強社區規范化建設密不可分的。”
管理篇:營造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我們有幸采訪到正在包鋼工作的意大利專家弗斯托·麥克尤尼,他已經在包鋼工作了6個多月,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他還會一直在這里指導。他表示,他在包鋼的生活非常滿意,工作也很順心,包鋼人為了幫助他排遣思念家鄉和親人之苦,經常利用節假日帶他去周圍旅游,另外也邀請他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包鋼就像他的第二個故鄉一樣,他在這里的生活沒有什么不適應的。他說:“包鋼人上至領導下至一般技術人員,都非常注重與我的溝通和交流,一直以來我們合作得非常融洽。”
包鋼無縫鋼廠的孫部長這樣說道:“包鋼的技術人員在外國專家那里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理念,獲益匪淺,引智加快了功能材料研發中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轉化的步伐,促進了包鋼本土人才研發能力的提升。”
包鋼的領導層非常注重外國專家管理工作,專門有人負責外國專家來到包鋼后的工作和生活,為外國專家創造了非常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外國專家人住的是包頭較好的酒店,上下班都有專車接送,節假日時,包鋼的外事部門組織各種活動,特別是像春節、十一、中秋等中國節日,還會邀請他們共度佳節,共享節日的喜慶氣氛。他們經常帶外國專家到包頭周邊的景區觀光游覽,一方面讓他們了解我國的風土人情,另一方面加深彼此的溝通,以利于進一步的交流和合作。
“我們乘著雙翼神馬,奔馳在草原上,草原千里滾綠浪,水肥牛羊壯。”這首《草原晨曲》上世紀50年代曾經膾炙人口,它將作為包鋼人的精神財富長久地保留在曾經為包鋼灑下辛勤汗水的中國人和外國人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