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雯 程思煒
不久前,愛德華剛進行了中國首例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力爭在2013年讓這項最先進的技術在中國推廣。同時,之前因為出于對瘋牛病的擔心而不被允許進口的愛德華牛心包心臟瓣膜,在經過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長期的溝通后,也有望于明年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2011年7月28日,“馬可·波羅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毛賽麟獲此殊榮。在頒獎典禮上,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劉延國表示,授予毛賽麟“馬可-波羅獎”,是為了表彰他在推動中美人才交流、積極參與中國醫學研究、促進中國社會進步方面的杰出貢獻。
毛賽麟,心血管病治療和重癥監護領域世界頂級企業——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曾任美國百特國際公司亞洲董事局主席、美國先進醫療技術協會董事局主席。現在是美國先進醫療技術協會、加利福尼亞州醫療保健研究所的董事局和執行委員會成員,還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基金會的受托人。
當代“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青年時代在中國游歷了17年,回國后寫作了《馬可·波羅游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強烈向往,是促進中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
20世紀80年代,美國志愿者協會倡議推出了“中國方案”項目框架。該項目根據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以及中國用人單位的邀請,選派國際志愿人員到中國義務服務。為了資助上述專家志愿者服務項目,順利實施“中國方案”,企業界紛紛慷慨解囊。為此,中美雙方共同設立了“馬可·波羅獎”,以表彰那些積極出資贊助“中國方案”,為促進中美人才交流、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
“馬可·波羅獎”迄今已經頒發了30多次,歷次“馬可·波羅獎”得主都是各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前董事長亞歷山大·特羅特曼、美國柯達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喬治·斐學德博士、雅詩蘭黛集團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福蘭德·蘭漢姆、強生公司前首席執行官拉夫·那瑟等。
“我非常榮幸能獲得這個獎項,我是代表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7000多名員工領取這一獎項的。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一直在非常努力地通過我們的工作來幫助心血管病人。我們認為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推動當地的發展。愛德華把收入的—部分,用來回報社會,這樣,我們才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毛賽麟在接受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時謙和地表示。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愛德華的產品就進入中國。目前,愛德華在上海設立了愛德華(上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心臟瓣膜置換和成形、重癥監護、血流動力學監測、心血管外科等方面產品的市場推廣工作。
不久前,愛德華剛進行了中國首例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力爭在2013年讓這項最先進的技術在中國推廣。同時,之前因為出于對瘋牛病的擔心而不被允許進口的愛德華牛心包心臟瓣膜,在經過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長期的溝通后,也有望于明年重新進人中國市場,這對于中國數以萬計的心臟瓣膜患者來說,是—個福音。
“我們有一個期望,就是能為中國數百萬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最先進的治療技術,改善他們的生命質量。愛德華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與醫療機構共同探討。合作,共同推動和提高中國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水平。對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我們充滿期望。”毛賽麟先生信心滿滿。
愛德華公司—直通過邀請外國專家來華進行研討、臨床演示和講座等教學活動及派送國內醫師到美國和其他國家進修等活動支持中國醫師的工作。到2010年,有超過1.3萬人次的中國臨床醫師得益于愛德華的教育和培訓活動,為中國心血管病治療和重癥監護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貢獻。
不求家喻戶曉,只做行業頂尖
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的歷史可追溯至1958年。它的初創來由,簡而言之就是“工程師、科學家與醫生共同開發出人工心臟瓣膜”,將制造人工心臟、救治心臟病人的概念變為產品。
公司創始人愛德華先生當年6。歲,是一名退休工程師,在多個行業具有63項專利。自從少年時期得過兩次風濕熱病之后,他就熱衷于心臟病的治療。這種疾病可使瓣膜形成瘢痕而損害心臟,最終導致心贓功能喪失。
憑借在液壓和燃油泵方面的豐富經驗,愛德華先生相信人的心臟也可以機械化。但當他將此想法告訴俄勒岡大學醫學院年輕的外科醫生阿爾伯特·斯塔爾時,斯塔爾認為這個想法過于復雜。他鼓勵愛德華先生將精力集中在開發人工心贓瓣膜上,因為這是當時急需的治療手段。僅僅兩年后,首個斯塔爾一愛德華人工二尖瓣便成功研制并植入病人體內。
創業初的專業、專注成功孕育了愛德華公司的萌芽,而這也成為愛德華公司的文化基因,在其發展道路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憑借50多年的發展,愛德華已經成長為一個全球性公司,業務覆蓋約100個國家,并在世界各地擁有約7000名員工。
2010年是世界首例心臟瓣膜置換成功50周年。盡管2010年全球的經濟環境十分嚴峻,但作為心臟瓣膜置換技術發明者的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再次超過了當年的財務目標,增長率達到13%,純收入增長22%,公司的股價在2010年增長了86%。所以在福布斯《2010年最值得關注的企業》榜單上,愛德華名列其中也就不足為奇。
這份榜單是從1000家公司中評選出來的??疾斓闹笜税ń?年及近12個月以來的銷售和利潤增長幅度;為股東帶來的總回報;市場對企業長期利潤增長的預期、債資比以及資本回報率等。愛德華公司能夠名列其中,表明其在各方面的表現已經得到了市場和媒體的認可。
是什么造就了愛德華公司的今天?毛賽麟先生解釋說:“或許我們并不是家喻戶曉的公司,但是由于我們的專業,致力于心臟外科手術與重癥監護領域的產品研發,在這個行業中,我們也是全球聞名的。我們的夢想,不僅是成為一家家喻戶曉的公司,更是要成為行業的指南針、全球頂尖的公司?!?/p>
“當然,我們并不希望您有機會使用我們的產品,但是如果您需要,我們的產品絕對是最好的。”毛賽麟先生向記者笑言。
計劃重點培養中國醫生
全球性公司的管理更需要融合與交流,愛德華公司亦十分重視醫療領域國際人才的交流?!叭瞬沤涣魇侵陵P重要的,”毛賽麟先生說,“將具有不同想法、相互尊重的人聚在一起、討論問題,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我們充分信任彼此。當你聽見不同的觀點時,或許就發現某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我們強烈推崇這個觀點,那就是‘接觸不同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
事實上,交流也是醫生們最喜歡、最需要的培訓方式,因為“他們想聽取來自全世界的專家們的觀點”。在與中國醫療機構與醫院的互動中,愛德華公司曾組織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專家與中國醫生就共同的話題進行探討,交流觀點。這樣的交流學習通常是每月或者每兩個月組織一次。
交流是講方法、講層次的。毛賽麟先生說,最有效的方式是層層推進的培訓方式。論壇、會議等交流活動從中國的頂尖醫院開始。這些頂尖醫院里的醫生被培訓得相當專業后,他們又到其他醫院去做培訓。這樣,愛德華的經驗就能傳播到全國各地。
作為一個全球性公司,愛德華公司仍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而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亞洲,甚至于發展最迅速的中國。對于公司未來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毛賽麟先生說:“我們現在的重要任務是幫助教育中國醫生,讓他們理解利用愛德華的產品拯救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價值。中國也有很多心血管病人,他們使用我們的產品可以康復得更快。我們對于這項教育也承擔責任?!?/p>
除了培訓中國醫生,愛德華還從盈利里撥出部分資金資助病人,幫助他們負擔醫療費用。毛賽麟先生闡釋說,其實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個層面,不僅拯救病人的生命,而且也盡力促進當地的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早期,毛賽麟先生曾任百特國際亞洲董事局主席,負責百特國際亞洲營運的整體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多次來訪中國,算來20年間已有十余次了。在毛賽麟先生對中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還是中國“不可思議的變化”。“我還記得第一次來北京,那時航線只有幾條,現在的航班可太多了”毛賽麟先生說,“中國的經濟增長迅速,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這些城市都在飛速地發展,令人著迷?!?/p>
每次來到中國,毛賽麟先生稱自己不可不談的問題便是中國長期的發展潛力?!肮驹谶@里發展迅速,但最讓我們興奮的,還是這里蘊含的巨大市場和資源。我們要做的是提供機會,讓我們的產品覆蓋更多的患者?!?/p>
對于企業層面的人才交流在促進中美關系發展中的作用,在毛賽麟先生看來,也是一層層帶動的效應。在公司內部,有來自各國的員工分享經驗,彼此尊重。一個公司是這樣,那么推廣開來,世界人民的關系就會有更好的發展。
感情紐帶抗衡人才流失
“愛德華的創新精神由來巳久,時至今日,公司95%的收入來自于全球領先的產品,這就是我們不斷追求創新的結果?!眲撔率箰鄣氯A公司的業績保有著驚人的增長力,而創造力從何而來?答案是人才c面對人才流失問題,愛德華除了向員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及發展前景之外,積極塑造企業文化,提升員工認同感,這成為愛德華留住員工的感情紐帶。
在愛德華生命公司網站的“信條”一欄里,赫然寫著:“幫助患者是我們畢生的工作,時不我待?!?/p>
“有時候工作是很復雜的,有很多人需要去照顧,客戶們也各有需求?!泵愾胂壬忉屨f,“但是,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每個員工部必須記住的事情是,我們總是首先考慮我們的患者,將患者的要求放在第一位。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時不我待,當我們這樣實踐時,生命的價值也會自然而然地賦予我們的工作以意義?!?/p>
如此篤定的人文主義信條也是愛德華公司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在公司里,還流行著一些小活動,旨在加深員工們對自己工作的理解,譬如定期播放自制短片,
鏡頭前是患者們在剛剛得知自己的心臟疾病時拍攝的——“我覺得我快要死了!”“唉,我無藥可救了!”“沒有我,我的家人怎么辦呢?”而在影片結尾,接受治療后的患者們容光煥發,談論分享著各自的經歷——“我參加了醫生的婚禮!”“我要抱孫子咯!”“這感覺太棒了!”
這些美好的畫面都反映著真實的故事。在愛德華公司,從來不乏真情流露。“我們把這些影片定期播給員工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忍不住感動得流眼淚呢!”毛賽麟先生動情地告訴記者。
“讓員工們真正理解我們工作的意義是成功的關鍵?!泵愾胂壬f,“我們需要合適的人,干著合適的工作,這樣才能將生意運轉得游刃有余。我們要讓員工明白,他們不僅僅是在掙錢糊口,而且是在為世界人道主義事業貢獻重要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