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遠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說:“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孫中山又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炎黃春秋》2011年第9期)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是孫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義”,這在中國知識界已是無人不知,各種近代史版本的史書、史論無不秉持此說,這已成了定論,還有什么可疑的呢?
史界和學界將“三大政策”確立為“新三民主義”,其權威根據是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中的一段論述。毛澤東說,《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對三民主義作了“重新解釋”?!斑@篇宣言,區別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歷史時代?!痹谶@以前,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在這以后,是新三民主義。那么,這種新三民主義“新”在哪里呢?毛回答說:“這種新時期的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毛澤東進一步強調:“這種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的發展,是孫中山先生的大功勞”。(《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83頁,686頁)
毛澤東的這番關于新、舊三民主義的言論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三民主義有新舊之分,其根據是《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毛說,“這篇宣言的通過,我和很多國民黨員都是親眼看見的?!倍切屡f三民主義的區別是,新三民主義有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而舊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
但是,毛澤東對這一問題的論述,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在事實上都是值得討論的。
從邏輯上看:第一,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是三大政策,而“政策”與“主義”是有區別的,怎么能將政策與主義相等同呢?第二,由于提出這個三大政策,舊三民主義就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這等于說,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取代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的舊三民主義。
從事實上看:第一,有沒有所謂“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這回事呢?筆者仔細查閱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字里行間沒有發現對三民主義作出過新、舊的界分與解釋,更無聲明,這個《宣言》是新三民主義,在此之前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在代表大會之后(1924年1月至8月)孫中山對三民主義即作了十六次演講,也根本沒有新、舊三民主義一說。孫中山從1905年提出三民主義直到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直到臨終的遺囑,所堅守的都是這個三民主義。要說前后有變化,只是.后來對三民主義有了更明確、更詳細的闡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查閱《宣言》和孫中山的十六次演講,真相就會大白。
第二,孫中山或國民黨有沒有提出過“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遺憾的是,在《孫中山全集》、在《宣言》以及在國民黨的文獻中,同樣查無實據。由于“三大政策”一說流傳既廣又久,已約定俗成,要求得真相、撥亂反正有相當困難。但已有學者默默地為此尋探,有了重要的發現。如魯振群在他的論文“三大政策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揭示出:“三大政策是在1926年11月及12月間由陳獨秀和中共中央所提出?!痹瓉?,1926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做出決議稱“迎汪(精衛)復職,以與蔣分權,繼續總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這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三大政策概念的文件,竟是共產黨的文件。至1927年春天,蘇俄顧問鮑羅廷將“三大政策”首次披露在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上,并首次公開稱這個“三大政策”就是“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辛灝年:《誰是新中國》上卷,藍天出版社(美),1999年版第168頁)此時孫中山先生逝世已兩年有余。既然孫中山未曾提出過所謂“三大政策”,那么以三大政策為標志的“新三民主義”也就子虛烏有。
孫中山對三民主義從來沒有放棄過。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閉會詞”中就說了以下的一番話。他說,宣言全體分作三段,“第二段是解釋本黨的三民主義。這一段在宣言中尤其重要,因為我們所主張的三民主義是永遠不變的,要大家自始至終去實行。這個主義在同盟會沒有成立以前,已經是確定了,成立同盟會就是要實行這個主義。后來推翻滿清以至于建立民國,也是為實行這個主義?!覀冞@次開全國代表大會,就是要大家能夠實行三民主義,把這個主義的言論一定做成事實。”(《孫中山選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0頁)孫中山對三民主義的篤信篤行,堅貞不渝,溢于言表,也是對以“三大政策”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最好回答!
有了“新三民主義”一說,自然要否定三民主義。如果我們有耐心將三民主義與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做一番比較研究,就會發現,它們在政治與經濟、建國理念與人文關懷方面都存在著重大的區別。論述其中的重大區別,需要撰寫一篇長文才能加以說明。這里只想指出一點,中共建國以來,經歷過重大挫折,走過了一段辛酸的彎路。改革開放以來,撥亂反正,改弦易轍,取得了一定成就,而這些成就的取得,難道不也是孫中山早已闡述的三民主義中的有些思想的實踐?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人,即使是理論界、知識界,即使是關心中國前途的人,有多少人會把三民主義當回事、去認真拜讀,認孫中山是偉大的先師,明白孫中山的思想對今天從事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才是真正的理論寶庫!1949年之后,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壓倒一切,其他的一切主義和思想,不是被排斥就是淪為批判之對象。作為三民主義,被打人冷宮也就不奇怪了。今天,革命的喧囂已經退潮,極“左”的迷霧已漸散去,我們該進入一個理性的時代,重新評價孫中山的歷史地位,正當其時。
(責任編輯 蕭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