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穩定關系到我國改革發展的大局,關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響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伴隨著社會轉型、經濟轉軌、對外開放、信息公開、利益調整的復雜社會變革,近年來,我國各地群體性突發事件頻繁出現,正日益成為影響當前社會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如何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是對各級政府和執法部門執政能力的考驗,而找出產生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根源,研究防止和減少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任務。
一、準確把握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本質
群體性突發事件是指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形成的群體為了共同的利益或需要,在不確定誘因和不確定時間中,突然爆發的公開干擾社會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乃至可能危及社會穩定的集群行為。群體性事件的變化過程,大致有成因和潛伏、顯現和激化、對抗和化解三個階段。
群體性事件多數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但極易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使矛盾性質發生變化。群體性事件往往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是行為過激,二是從眾呼應,三是手段越軌,四是危害社會。
誘發群體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體制改革使利益格局發生變化。隨著原來的利益格局逐步打破,一些潛在的問題和矛盾逐步顯現出來。同時隨著社會公正的完善中帶來的不公平問題,以及原有政策失誤造成的利益傷害,新的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行為等,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的激化。
2、民主意識增強對公共管理提出挑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價值觀念受到市場經濟的強烈沖擊,規范人民行為的新價值觀念還未能形成體系,尚未為公眾所普遍接受。群眾的民主意識在不斷增強,但政治參與能力相對較低,法制觀念淡薄。一些人思想認識混亂或迷茫,一些人行為失范,心理失衡。
3、部分基層干部工作方式簡單。面對有著較強公民意識和公平意識的群眾,個別干部觀念陳舊,甚至把維權的群眾當成“刁民”,簡單處理,造成簡單問題復雜化。群眾觀念淡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使黨和政府的政策不被群眾接受,引起群眾不滿。
4、一些基層干部存在與民爭利的問題。我國正處在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不同群體和階層之間以利益為核心內容的矛盾錯綜復雜。很多群體性事件,都是不能夠妥善協調和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導致的。在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時,一些黨員干部往往擺不正位置,沒有站在大多數群眾的利益一邊,不能做群眾的主心骨、代言人。
5、少數群眾對現狀懷有不滿。一些群眾生活不如意,加之個別黨員干部以權謀私,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眾強烈不滿,而這種不滿情緒往往轉移到政府身上。群體性事件發生后,群眾受不滿情緒影響,把當地政府視作對立面,對政府發布的信息不信任,了解情況的主要渠道竟然是古老的口耳相傳,不可避免地帶來很多信息失真。
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既有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有因社會政治原因引起的;既有因客觀誘因為主引起的,也有因主觀需求為主引起的。但從眾心理、逆反心理、泄憤心理和成見心理是造成群體行動盲從的關鍵,甚至某些積累性的突發群體事件還有復雜背景、歷史原因或諸多的主觀心理動因。
二、妥善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策略
處置群體性事件,政策性強,難度較大,需要認真把握好群體性事件的發展變化規律,講究方法,注意策略,綜合地運用經濟的、法律的、思想的、政治的手段,從根本上解決。
1、統籌協調,周密部署。靈敏高效的指揮機構是處置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前提。快速高效地組織起現場指揮部,集思廣益,統一決策,組織和協調各方面力量共同化解矛盾,平息事件,是能否盡快平息事件的基礎和前提。
2、領導靠前,嚴密組織。領導作為主要負責人,一定要靠前指揮,全面掌握事態發展狀況,準確把握群眾的心理和情緒,做到統籌全局,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的蔓延和惡化。領導靠前指揮,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可以給群眾一種安慰感,有助于緩解群眾的情緒。經驗表明,領導親自接待處理群體性事件,還有助于提高一次處理到位率。
3、當機立斷,剛強果斷。群體性事件作為人民內部矛盾,決定了現場處置一般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要以做群眾工作為主。必須靠見識、經驗、觀察力,對事態的發展變化做出準確判斷,把握時機,大膽決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態度鮮明,剛強果斷。必須根據事態變化,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手段,做到有利、有理、有節。
4、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群體性事件現場平息不等于事件得到徹底解決,大量的工作還在后期,要對處置工作總結反思,從深層次上改進工作,根除事件發生反復和引發其他問題的根源。要加強宣傳,講明真相。宣傳對象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宣傳方法要講究靈活性和策略性,宣傳效果要達到群眾思想的轉變,這是處置群體性事件必要的基礎工作;要攻心為上,依法打擊。對一些涉嫌違法鬧事者、幕后策劃者,要通過邊震懾、邊引導、邊分化,敦促涉嫌違法對象投案自首,同時對頑固分子要依法打擊,嚴懲不貸,公開犯罪事實,促使其他參與者深刻反思;要梳理歸類,綜合治理。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分門別類,認真梳理,屬正當合理要求的盡快加以解決,并遵照規章制度建立長效規范機制;屬群眾誤解的,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