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曾在詩中寫到,藝術是人類獨有的權利。
藝術是對心靈的訴說,藝術是觀念、情感的形象顯現。然而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通常分為生活積累、創作構思、藝術表達三個階段。
在最開始學習繪畫的時候會發現基本功并不是創作中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創作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始料不及的,只有在出現了這個問題的時候,再在創作過程中慢慢解決它,和創作的思路,表現手法,內涵以及自己對于整個畫面里精神狀態的把握會隨著作品創作的熟練以及數量,慢慢上升。在明白了這一個道理后,就算手里沒有那么深厚的功力去完美地完成作品或者說在創作的時候沒辦法兼顧基本功的鞏固也沒有什么。但是創作初期遇到了很多問題。就像前面提到的,藝術創作是一個復雜又復雜的過程,第一的生活積累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生活基礎,因為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藝術離不開具體的生活,大量的生活經驗與體會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如果說創作的基礎是建立在無生活體驗或者沒有感情的基礎上的話,那作品也勢必空洞乏味,流于形式或單薄。
至此,在做了一系列小稿子的創作試驗后才明白,原來程叢林曾經說過的一席話:“什么東西走不遠,什么東西能夠走得遠,比如養花,植物花式有生命的,但是它生長慢,而塑料花,絹花,盡管容易造出來,但是它是沒有生命的。符號化的確顯得很當代,單個看起來很個性,但是三個,四個,五個院校的作品排在一起,就不是哪兒回事了,我一直努力探索以作課題的方式進行研究教育……我始終強調閱讀世界,時代以及生活要慢慢進入最終在形式上進行探索。當著一步完成后,想表達什么,自然有一套工作方法。”
“所以我想同座這個過程,如何提煉,如何形成自己的語言,至少可以掌握一套方法來看待這個問題。現實主義的本質是關懷現實,因此,關鍵在于要越過手法,我想,如何閱讀,提煉,表達社會,包括如何強化這其中可能有加法,也有減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我希望逐漸形成一套奇特的辦法和原則。在此基礎上把這個問題繼續做下去。”
其實當時讀過這段話后依然有點不甚了然,但是在后來繼續的創作過程中馬上就遇到了離開這種現實主義關懷就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解決創作的空洞以及流于形式,沒有感情基礎。就像群馬失去了頭馬,像一個交響樂隊失去了指揮,色彩與結構筆法與技法一概沒有了精神上的領導,再到位,也只是簡單地再現一個場景,而不是由整個情節產生的情愫與自己的內在結合創造并誕生的新的藝術。而只有這種內在旋律與外在旋律的共鳴才能產生出新的旋律與經驗,才能使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使這樣誕生的藝術散發出一種引人卻深沉的磁場。
但是這樣的東西,都只是泛泛而談。個人的經歷與大眾的經歷不同,個人的視覺經驗與大眾的視覺經驗也不同,如何在畫面中更好地更指向性地表達好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呢?
第一就是天然,我們自身表達的一定是出自我們天然就存在的,就像剛引用的文字,相信“閱讀世界”這個世界一定是指我們身邊的世界,我們觸手可及的世界,就算抽象藝術也一定是抽離了原本存在的物質世界中的一些元素成立。天然存在于你內心的,天然存在于你身邊的,它一定給你不少的啟發,只是生活永遠都是沉默者,其中忽然閃爍的金子或者寶石只有心靈敏感豐富的人能夠捕捉,這就是自然給予而應當采集吸收的東西。或者那些觸及內心的東西,自然地存在了。
第二應該就是吸收。也許這些經歷經驗快樂痛苦平凡偉大震撼人心,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創作者們對生活素材提煉與畫面盡量完美地結合起來。這個結合需要一個大量的積累,大量生活素材與題材的積累,大量感情與人文關懷的積累。用程老師的話說就是“被一種形式符號所感動,慢慢找到根莖,一步步深化,加強它,慢慢賦予它生命。”對藝術家來說,經歷是重要的,重要的經歷會給藝術家的感覺帶來對非同日常平庸生活的沖擊。
然后形式附著在生命之上就慢慢顯現出來了,個人化的東西也就慢慢明顯了。藝術是生命的一種折射,好的藝術,讓人感動,讓人有所思,有了新的審美情趣,能從在平常生活中忽略了的角度來看一些依稀平常的事物。在藝術創作者握筆創作的時候,使他們握筆的應該是一種情緒,仿佛沙礫一樣的情緒,在貝殼里慢慢被包容成為珍珠,成為獨特并發光的新藝術。當然有感情基礎與生活經驗上進行創作也多少需要一些基本的繪畫功低,但是技法和功底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第三,是把心中的感悟用手表現出來。在表達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東西,用范曾先生的話就是必須保有心靈情態的自由,而心靈情態的自由就是詩思當如天岸馬,縱橫馳騁。心靈領域的模仿,靈智之域的模仿對于藝術創作者非常要命,只有在心靈情致中了解滲透了外在的世界帶給我們的感動與感悟,手中筆下的事物才能超越客觀如實的模型,才能在做到做好一張畫的時候,在創作者們個人獨特的心靈感悟與其特定的表現題材的結合,表達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其中才有創新。
在不斷地學習以及交流中,慢慢發現雖然很多很多人都在講創新,但是一幅畫的標準是好,并不是新,好的畫,用自己的心靈繪畫的畫,會永葆青春,而新在其中。但是如果自己按照理念去畫,感情沒有的創作,一定空洞乏味無法做好好的作品。好的藝術的創作,也不能限以時日,不能限以范圍,一定是時間感情同時積淀爆發。好的藝術的東西一定是符合民族審美的,一定是規律的自然的,一定是秩序的。
至此也發現了藝術的最高是創造新的規律,并給予人們美以及審美的享受。藝術的魅力引人入勝,激蕩人心,震撼靈魂,是任何別的事物所不能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