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作為英語教學中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的傳統教學,把英語純粹當著評議知識來講授。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傳統教學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已轉向思維教學,因而在教學中擔任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動機和思路,發揮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課堂提問作為組織教學,啟發思維,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語教學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把握好課堂提問技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課堂提問的作用
1 啟動學生思維。提問能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獲得新知識。在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還沒啟動的時候,老師的提問能促使學生開啟思想工作的機器去主動尋求答案;當學生的思維積極向前推進的時候,老師的提問又幫助他們開辟新的通道;當學生的思維出現偏差時,老師的提問會使學生明確方向。
2 反饋信息。即通過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語言,語法,詞匯,背景知識等方面的內容,反省自己的教學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學生所接受,使教師及時補充原先課堂設計的不足,以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3 調控課堂氣氛。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即使在教學秩序較差的班級,只要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乎能集中注意力,進行一定的思考。所以教師講課中就應該用“?”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鉗住,當當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教師能用巧妙的一問把它集中起來了;當學生注意力持續地集中到一點產生疲勞感時,教師又用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豁然開朗,心情舒暢。
二、課堂提問具備以下特點
(一)目標明確
1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為目的為指南。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特點知道學生的興趣和疑點,有的放失地進行提問,以便達到掌握課本內容和獲取知識的目的。
2 引起學習動機,喚發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開始之時,老師若用一個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學生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讓學生能過積極思考去分析,比較,綜合和評價教材中的重要問題。
(二)提問設計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內部動機作用
1 引導學生去積極探求真理,有經驗的教師不直接向學生奉獻真理,而是誘使他們去探求真理。
2 要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老師要放手讓學生直接參與提問設計,引導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此發現新的天地,創設新的情境,從根本上改變提問中“生從師問”的被動局面。
3 要歡迎學生發表創新見解,歡迎學生對自己的講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對教材內容的缺點和問題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提問設計的要適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難度應控制在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解答的水平上。
三、課堂提問設計的原則
1 整體性。提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同時組織一連串的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邏輯的“問題鏈”。這種“問題鏈”體現教師的思路,打通了學生學習的思路,具有較大的容量
2 量力性。第一要適度,提問應以實際現實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第二提問題的時機要恰當。第三要適量。提問設計要精簡數量,直入重點,教師要緊扣教學目的和教材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提問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瑣的滿堂間。
3 啟發性。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 趣味性。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學。老師要著眼于課文巧妙的構思設計提問,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
四、課堂提問的技巧
1 新課導入時的提問。針對以前學過的內容提問,借此了解學生課外復習和掌握教材的情況,起承上啟下,導入新課的作用。
2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時需要老師用此引導學生興趣的問題來調節課堂教學氣氛,如講解現在進行時態時,我采取了讓學生取不同的動作,其它同學來表達。比如做跳舞,讀書,寫作業,唱歌,掃地等動作,其它同學英語表達He is singing,She is dancing,Heis playing soccer on the play ground,etc.這種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
3 課堂小結的提問。通過課堂小結提問,可以控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德育功能,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推理等能力。
五、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
1 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這樣能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也為下一步提問更難的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2 給予每個學生均等的回答問題的機會。課堂提問時,要盡管照顧到多數學生,兼顧少數學生,有時可采用連鎖提問法,就是先提問一個問題,然后讓學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順序回答,接著就一個一個的輪下去,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機會,也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活動密度和廣度。但對成績好的同學,可將問題的難度增大,以促進其迅速發展。
3 不同問題交叉運用。課堂上,教師通常用提問的方式來槍桿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這類問題我們稱為檢查性問題,這類問題可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對某個單詞,短語,句子等是否理解。因此所期待的回答不必冗長,發揮性問題指有些問題不希望學生只用一兩詞來回答。而是希望學生盡可能多進行一些闡述。提問這樣的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焦點不要過于集中,或者說,要將問題問行泛一些,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更多的發揮。
4 讓學生大膽設問,或教師回答,或其他學生回答。教師和學生通過互換角色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獨立思考,不斷總結歸納,把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團體來協作能力,真正使英語成為交流的工具
5 盡量用較真理較形象的提問法。運用幻燈片,投影儀,實物或簡筆化進行提問,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樣做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接受效果。
6 停頓要適當。教師在提問問題后,應該給學生一段思考的時間,不難發現老師和學生對課堂里的短暫沉默,即使是短暫的或是瞬時的沉默也會感到緊張,短短幾秒鐘的時間似乎像是幾分鐘一樣長,有些學生需要思考的時間或許長于其他學生,但是教師往往不能忍受這種思考時的沉默,而往往催促學生回答或自問自答,這樣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停頓時間要視問題的情況而定。
六、提問的誘導策略
教師提出問題后,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教師應當幫助,誘導他們找到問題的答案,具體做法可用以下步驟和策略。
1 提示。有時候,學生可能回答不了,或僅僅是提供問題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師進一步提示才能開成一個完整的答案。
2 重新措詞。如果學生末能聽懂問題,較為妥當的策略是用一種他們能夠略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詞。學生誤解了問題,教師不應該批評。
3 補充問題。有時候,學生給出的答案不夠充分,表達含糊或不全面,教師進一步提一些問題來幫助他們澄清思路,給他們一個全面完整的概念。
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技巧,課上看似隨機應變,實際上功夫在“課堂”外。它要求我們教師既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是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按照教學規律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結果
參考文獻:
[1]王希堯,人本教育[M],四川出版社,2000
[2]杜子華,杜子華英語成功[M],新華出版社,2002
[3]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根據學原理——互動式教學[M],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