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波及全球、涉及諸多領域的當今新軍事變革,“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這個觀點已經得到廣泛共識,信息化戰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新時期的空軍后勤與裝備建設必須以軍事斗爭準備為牽引,主動應對新軍事變革挑戰,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空軍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一、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需要正確處理以下的幾對關系
(一)軍隊與國家信息化的關系。軍隊信息化與國家信息化是局部與全局的關系,軍隊信息化必須以國家信息化為基礎,需要國家信息化提供物質支撐,國家信息化發展水平決定著軍隊信息化建設水平,軍隊信息化的發展反過來又可促進國家信息化的發展,二者應協調發展,共同提高
(二)信息化與機械化的關系。信息化與機械化的關系是軍隊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必須突破“先機械化后信息化”的模式,確立信息化建設的指導地位。
(三)信息保密與安全的關系。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帶來了信息安全的一些隱患。如何保證電子數據的保密與安全,加強信息安全建設,已成為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確保信息安全: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監督制度。二要強化業務系統運行管理,包括人員管理和應用管理。三要強化業務軟件數據管理。四要預先制定應急計劃。五要集中突破操作安全標準、數據庫安全防護、軍用信息條碼和防竊聽與偵聽、防病毒與黑客、防電磁輻射與介質泄露以及信息加密、防火墻、檢測等一系列關鍵性技術,建立起后勤與裝備信息防御系統,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信息化人才建設與裝備的關系。人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裝備是重要因素。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實現軍隊形態的信息化,從而提高我軍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能力。加強信息化人才建設,重視人機工程研究是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五)借鑒外軍經驗與堅持我軍特色的關系。借鑒外軍經驗和堅持我軍特色,是新軍事革命的重大問題。在處理借鑒外軍經驗與堅持我軍特色的關系問題上,總的原則是在堅持中借鑒,在借鑒中堅持,把外軍的先進的東西與我軍的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加快發展。在堅持中借鑒就要解放思想,對外開放,注意學習和借鑒外軍的現代化作戰和建設經驗。
二、以軍事斗爭準備為牽引,探索應對新軍事變革加速信息化建設的構想與對策
(一)盡早實現觀念的轉變。面對信息化的威懾,真正的優勢不在于技術的一時領先,而在于思想的領先。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首先要實現觀念的轉變:一是要實現由傳統機械化觀念向現代信息化觀念的轉變,全面確立信息化理念,創新軍事信息化思維體系和理論體系,并以此指導信息化建設實踐。二是要實現由認識論到方法論的飛躍,加強對軍隊信息化方法途徑問題的探索,將思想上的重視轉化為對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實際行動,緊緊圍繞軍隊信息化建設要素,在人才、技術和資金保障上予以重點傾斜。三是要實現由裝備平臺主導觀向信息系統集成觀轉變,改變突出局部建設、局部自成系統、以局部優勢彌補整體不足的傳統觀念,從抓信息化頂層設計人手,著眼全局,強化優勢,力補“短板”,對所有保障要素一體化整合,謀取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效益。
(二)實施科學的發展策略。策略是快速發展的“捷徑”,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需要實施科學的發展策略:一是“直瞄前沿”策略。二是“局部先行”策略。三是“要點攻關”策略。四是“拿來我用”策略。五是“依托兼容”策略。實施信息網絡、技術和裝備和人才兼容。堅定貫徹“通盤規劃、聯合建設、平戰結合”的思路,從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技術標準規范的設置,到信息網絡的交聯、安全防護系統的構設、管理法規的完善等方方面面,實施廣域兼容,最終形成軍民一體保障的信息化“大后勤”。
(三)加快信息技術的普及。信息技術是快速發展的原動力,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貴在加快信息技術的普及:一是重視原始技術創新。二是重視高新技術集成。三是重視技術應用工作。要注重及時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和應用能力,依托國家既有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先進的信息技術,采取“拿來主義”的辦法,迅速提高軍事信息系統能力;依托通用成熟的信息技術,采取“貼花”和“嵌入”的辦法,將先進技術置入到現有武器裝備中;依托國家先進實驗室和國防科研力量,將分散的、獨立的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的融合,并使空軍后勤與裝備各保障要素進行有效鏈接,迅速形成新的保障指揮控制系統。
(四)重視信息化人才培養。人才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重在重視信息化人才培養。依托院校,改革教育,科技興訓,培養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加速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的必由之路。一是空軍院校和地方院校聯合培養“尖子型人才”。二是院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專家型人才”。三是院校和部隊聯合培養“復合型指揮人才”。院校的補訓是基礎,部隊的鍛煉是關鍵,二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空軍后勤與裝備信息化建設論文集,空軍指揮學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