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執行力不強已成為我國政府部門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嚴重影響了政府部門目標任務的實現和政令的暢通。本文分析了執行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強執行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2006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這是“執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執行力”建設被正式提上政府改革和建設的日程上。2006年9月4日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管理創新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他又強調: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要讓政府執行力更具長久性,還需要培育良好的政府執行文化。
一、政府執行文化的提出與內涵
執行力最初是企業管理中的概念。美國學者保羅·托馬斯和大衛·伯恩就指出:“執行力是一整套操作行為和技術體系,它能夠使企業和公司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隨著“執行力”一詞開始逐步滲透到公共管理領域,“執行力”、“執行文化”等概念也逐步引起我國學者和政府人員的重視。
莫勇波認為,狹義的政府執行力主要是指政府組織在日常事務和政策決策執行工作中所需的有效執行的能力;廣義的政府執行力則不僅僅涵括政府執行能力,更是指政府執行時所具有的執行的力量。2004年2月,海南省代省長衛留成率先提出了“政府執行文化”概念,強調要將企業管理理念與政府政務改革相結合,政府要強化執行意識,改進執行方式,加大執行力度。隨后,溫家寶總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宣布要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梢?,提高政府執行力、構建政府執行文化,已經引起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并把它視為實現工作目標的關鍵之一。
二、培育執行文化的重要性
當前培育政府執行文化有著重要意義,這可從兩方面來理解:
(一)執行力的重要地位
行政學家古德諾在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理論中指出,“政治與政策或國家意志的表達相關;行政則與這些政策的執行相關”。我國學者郭濟認為,有效執行政策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基層政府(縣、鄉政府)尤為如此,“其工作重點在于執行,即努力貫徹執行上級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規以及下達的指令和任務”。一般來說,具有較強執行力的政府,能夠有效執行公共政策和決策,國家的意志能較好地得到滿足。一個無能的政府往往是執行力短缺、執行不力的政府,無法有效執行國家的公共政策,政府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基礎。因此,執行力之于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執行文化與執行力
保羅·托馬斯和大衛·伯恩研究發現:那些執行力強的組織內部都建立了一種執行力文化,并認為“只有那些建立了執行力文化的組織才可能長久發展,基業長青?!眻绦形幕男纬墒且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一旦形成則具有相對穩定和特性。執行理念是提升執行力的前提,其強弱直接影響執行人員的具體活動。執行制度是一種對所有執行主體都具有約束力的硬性機制。在執行行為中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以及信息的共享是影響執行力的重要因素。執行環境也時刻影響著政府執行的整個過程。
三、培育執行文化的路徑選擇
(一)強化“軟件”建設
首先要樹立執行理念,培育執行人員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強化執行意識,將公共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共同的價值觀和執行理念對于每一位公務員都有著凝聚的作用,激勵著公務員為實現政府目標而努力奮斗。其次要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大力倡導求真、務實、高效的作風,在政府部門、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中真正形成高效執行的濃厚氛圍,塑造政府的執行文化。
其次,領導干部要發揮作用。領導者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對執行文化的塑造、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領導干部要率先執行,以身作則,帶頭提升執行力,發揮表率作用和示范作用。此外領導干部是執行文化培育和提升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必須將執行理念滲透到執行中去,讓每一位員工從內心深處認同政府執行文化。
(二)提供“硬件”支持
一是建立健全問責制。在問責主體方面,進一步完善和明確行政問責主體,強化異體問責,積極推行以人大為主導,司法機關、民主黨派、公民團體、新聞媒體等各方有序參與,相互協調的異體問責體系。在問責方式方面,進一步明確問責標準和方式,完善問責程序,把事前、事中、事后各個時期的問責結合起來。同時,增強問責制的可操作性,把問責的制度化和可操作性結合起來。
二是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將公務員的執行態度、執行能力和執行效果與公務員的考核、晉升、薪酬和獎懲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公務員的執行積極性。同時,要健全績效評估制度,通過科學的方法,制定出全面的考核標準,對政府部門及其人員的執行力進行合理監測、考核分析和評價。提供及時的執行情況反饋,不斷改善執行手段,提高執行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執行效率。
四、結語
政府執行文化的培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各方面下功夫。培育和弘揚政府執行文化需要社會的普遍參與,形成講執行、講落實的大的環境和風氣,這樣才能有力地推動政府執行文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