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符合現代法治的要求,能節約司法資源,保障審判工作的統一性和嚴肅性,符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民事訴訟實質,體現了公平正義的價值觀。雖然法律規定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及刑事案件審結后另行提起的民事訴訟中不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但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必要性
(一)“有救濟才有權利”法律原則的必然要求
按照現行法理的規定:在公訴案件中,被害人只有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另行提起精神損害的民事訴訟;在自訴案件中,被害人只有放棄刑事訴訟才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或者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才能被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對于被害人來講精神受到很大損害,如果另行提起精神損害的民事訴訟,無疑是對被害人的再次傷害,這是不人道的做法。而且另行提起的時間也限于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時間倉促也不利于被害人權利的救濟。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擴大精神損害的救濟途徑,這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權利人保障自身權利的必要手段。
(二)符合現代法治的要求
法治的形式要求之一是法的體系要結構嚴謹,內容和諧,內容完備,即各部門法之間,法律的效力等級之間,實體法和程序法之間要彼此銜接,界限明確。大量現行民事法律規范已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刑事訴訟法卻將精神損害排除在外,出現了部門法之間不協調,這勢必造成法律適用的混亂形勢,影響法律的協調性和權威性。另外,大量的民事實體法明確規定了民事主體享有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而刑事程序法卻將救濟精神損害的程序排除在外,這體現了實體法和程序法不銜接的情況。所以,社會主義法治要求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
(三)節約司法資源的必然要求
在刑事訴訟中附帶解決被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對于司法機關來講,可以避免重復審理工作,節省辦案時間,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訴訟資源;對于被害人來講,可以避免重復出庭,重復舉證等活動,減輕刑事被害人的負擔;對于被告人來講,可以避免重復出庭,重復受審,重復聘請律師等活動;對于與案件有關的其他人來講,可以避免重復出庭,重復取證等活動。總之,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是節約司法資源的必然要求。
(四)保證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統一性和嚴肅性的必然要求
刑事被害人附帶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法院不予受理。被害人往往只有通過向有關機關反映或信訪來保護自身權利,這樣的實例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很多。有的法院基于對刑事被害人的同情,有的法院基于自身對法律規定的不贊同,通過其他形式給予被害人補償。這就導致了法院間對同一案件審判結果的不統一。所以,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是保證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統一性和嚴肅性的要求。
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可行性
(一)符合法律規定
首先,《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憲法》是法律效力最高的法,所有部門法都應貫徹和實施《憲法》的思想和原則,不得與《憲法》抵觸。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作為保護人權的一項重要制度,理應在《刑事訴訟法》這個部門法中得到應用,所以,被害人有權在刑附民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其次,《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由于刑附民所解決的是刑事犯罪行為所引起的民事賠償責任的問題,所以適用的法律有復合性。根據民事法律的規定,在刑附民中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
(二)符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民事訴訟實質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關于刑事訴訟過程中,在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犯罪行為給被害人造成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附帶民事訴訟就其解決問題的性質而言,是經濟賠償問題,與民事訴訟中的損害賠償并無不同,屬于民事訴訟的性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屬于民事訴訟的性質,則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民事訴訟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有其可行性。
(三)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價值觀
犯罪行為與一般的侵權行為相比,犯罪行為的性質更惡劣,對被害人造成的損害更嚴重。對于性質較輕的民事侵權行為,我們允許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獲得更多的救濟,而對于性質較重的犯罪行為卻不能提起精神損害賠償,這完全不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價值觀,甚至與之背道而馳。所以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是公平、正義法律價值的體現。
(四)符合世界立法的趨勢
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這一保護公民人身權的救濟制度已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可。《法國刑事訴訟法典》第三條規定“凡應對起訴的犯罪行為所導致的全部損失,包括物質上的,身體上的或精神上的在內,都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在美國,被害人除傷情部分可以得到賠償外,還可以再行請求給予精神損害賠償。德國、日本、英國均確立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參考文獻:
[1]程榮斌,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