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臉譜,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特殊的化妝方法。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本文從京劇臉譜的形、色、意三方面探討其在設計中的延伸,探索其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并從中尋得啟示,試圖將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美學精神融合,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現代平面設計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一、臉譜的發展
我國傳統戲劇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造型藝術,獨特的臉譜藝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臉譜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北齊蘭陵王的“代面”。唐代以來的“傀儡戲”,就是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在“托偶”的臉上勾畫“五官”用來描繪各種人物形象。清朝康熙年間,戲曲臉譜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勾畫劇中人物的“五官”特征上,比較過去細膩了。戲曲演員在舞臺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臺色彩,美化舞臺的效果。
二、臉譜元素分析
(1)從形的角度
京劇臉譜是一種寫意和夸張的藝術。它在譜式、圖案上有其既定的格式。從外形來看,京劇臉譜圓屬于一種特殊的橢圓形。臉譜圖案也非常豐富,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為圖案勾眉眼面頰,結合夸張的鼻窩、嘴窩來刻畫面部的表情。
(2)從色的角度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絢爛的色彩。我們也常常用顏色來描述人。如描述一個人高興用“紅光滿面”、形容沮喪用“灰頭土臉”、形容受到驚嚇用“臉色煞白”,形容過于用力、情緒激動或羞愧時的臉色用“耳紅面赤”;老人用“白發蒼顏”,兒童用“黃口小兒”……京劇舞臺上各種顏色的臉譜在生活中是沒有的,但他又是來自生活的,鮮艷的純色與現實中人臉的顏色拉開了距離。
(3)從意的角度
京劇臉譜作為中國傳統元素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它在發展和演變中,既有一以貫之的脈絡,又有多姿多彩的風貌,它以其多樣而又統一的格調,顯示出獨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精華,同時也體現出了華夏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精神。反映中國傳統系列美學精神,如“神”、“氣”、“風骨”、“韻味”、“虛實”、“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
三、啟示
關于形
(1)京劇臉譜形式感強。具有裝飾性、象征性、虛擬化、程式化。
京劇臉譜是一種變形極大的化妝藝術。臉譜的變形首先要“離形”,“離形”就是不拘于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大膽地進行夸張、裝飾。京劇臉譜的變形還要“取形”,“取形”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的某物象的自然形態取來,加以變化,使其圖案化、裝飾化,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取形的方法和樣式很多,例如眉窩的勾法就有:云紋眉、火焰眉、鳳尾眉、螳螂眉等多種,具有濃厚的裝飾趣味。
(2)京劇臉譜是一種特殊的橢圓。圓沒有點也沒有終點,象征“無窮大”,代表完美與永恒、萬物不斷演變、輪回、旋轉。“圓”在中國傳統造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圓,陰柔圓潤、柔和不呆板,方與圓的性格結合是剛柔并濟,剛強不失柔和、圓潤而端莊,代表陰陽協調、天人合一,體現中國人向往團圓、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愿,渴望幸福美滿的人生,是中國民俗文化中極富民族特色和人性魅力的精粹所在。
(3)抽象的、具象的、感性的、理性的,變化多樣的設計形式,把握好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心理上的寄托。
關于色
京劇臉譜來源于生活,表現生活,不拘泥于生活。臉譜雖然來源于生活,但又是實際生活的放大、夸張。京劇臉譜顏色豐富,絢麗多彩,我們在設計作品時,也應盡量從京劇臉譜豐富的色彩中尋找靈感,理解色彩的寓意,發現其中美的規律,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現代設計中。
關于意
(1)體現流行視覺元素,要研究京劇臉譜深層次的文化特點,提煉傳統文化精髓、挖掘新的視覺語言。
(2)將臉譜“中國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方案當中,體現出設計的整體感,秉承和發展一切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的藝術精神與現代意識相結合。
(3)京劇臉譜不僅代表中國傳統文還代表“面具”的含義。在設計上運用反復的手法,表達的含義是在這個彰顯個性的時代,做人做事不能千人一面,要表現自己的特點。更進一步可表達反對抄襲的含義。
京劇臉譜裝飾元素除了滿足裝飾性、文化性還需要結合時代性。經濟日益發展,全球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里,不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設計也不例外,必將更富有包容性、多元化,現代設計發展趨勢呈現多元化、通俗化、地方化、虛擬化。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力求在理解京劇臉譜元素的基礎上、站在時代的視角上重新審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在如何表達臉譜這一傳統元素,以及如何把它運用于現代設計中等問題做出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凌繼堯,藝術鑒賞[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