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風波”漸漸歸于平息,但遭受重創的美國經濟卻依然不減起色,為了轉移國內輿論和民眾的視線,奧巴馬政府把美國經濟危機的根源歸咎于人民幣幣值被低估的問題,使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雙方的貿易大展一觸即發,中美貨幣戰爭究竟緣因何起,中國政府又如何面對美國政府試圖將人民幣匯率問題進一步“全球化”的企圖呢?
一、貨幣冷戰,中美博弈
2010年2月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將以更加強硬的姿態敦促人民幣升值,這宣告著中美圍繞人民幣升值問題的貨幣冷戰正式拉開了帷幕。9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借口人民幣匯率問題搞保護主義,只會嚴重損害中美經貿關系,并給兩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復蘇造成消極影響。這場中美之間的貨幣冷戰在當今世界經濟普遍萎靡,中國經濟不斷崛起的今天正呈現著愈演愈烈之勢,這場貨幣戰爭究竟因何而起,中國又應如何面對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壓力呢?
二、人民幣VS美元。誰是貨幣戰爭的幕后推手
(一)美國的政治挑唆。中國的迅速崛起令飽受經濟低迷,社會矛盾激化的美國坐立不安,于是“匯率問題”這一傳統問題又被拿來當作美國政界發泄怨氣的工具。美國政界為了緩解政治壓力,意圖通過G20峰會,央行和財長會議,APEC會議把匯率問題“國際化”,尋找更多的政治同盟,給中方施加更多的壓力。
(二)來自中國國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一方面,中國加入WTO以后,大量外資的流入中國,我國資本項目的順差快速上升,造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一方面,面對目前中國物價飛漲的狀況,人民幣升值成了緩解通脹的一條有效之路。此外,人民幣升值也是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必然要求。貨幣升值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必然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國際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徑。中國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大國,人民幣要經歷一個升值的過程。
三、美國VS中國。雙方各有盤算
(一)美方盤算
1、擴大出口,減少貿易順差。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奧巴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但目前看來其經濟狀況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在其財政,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通過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來擴大出口,緩解本國經濟壓力,是必然選擇。
2、轉移國內矛盾,化解信任危機。奧巴馬政府的一系列經濟復興舉措收效甚微,必須找到轉移矛盾的新焦點,將制造業壓力大的原因歸結到廉價的國外商品上,化解信任危機。
3、使美國債縮水。眾所周知,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美元貶值,也意味著相應減輕了美國對中國的負債。
(二)中方盤算
1、人民幣升值利好。(1)國內大多數行業將獲益。匯率升值,將意味著這類商品的關稅減少,從而起到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的作用。而且許多進口大宗商品的企業也可從人民幣升值中受益。(2)抑制輸入性通脹。人民幣升值可能通過降低進口商品相對價格,遏制國際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產生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降低國內通脹水平,并因此降低采取力度更大貨幣緊縮措施的可能性。(3)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人民幣升值可以引導資源由制造業流向服務業,進而改變中國當前制造業過度發展、而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產業結構失衡問題,從中長期看,能促進出口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2、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1)熱錢流入,影響金融市場穩定。人民幣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會乘機而入,助推股市、樓市泡沫的形成,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2)沖擊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民幣若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出口產品外幣價格將提高,中國一直保持的價格競爭優勢將一去不復返。一些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會倒閉破產,不利于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3)加大國內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率上。(4)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激化。人民幣升值后將對資產和收入帶來正和負兩個極端的影響。一部分人因金融資產大幅提升而受益,另一部分依靠工資吃飯的人將因物價上漲增加支出,貧富差距的擴大將造成新的社會矛盾。
人民幣匯改走向何方?著我國經濟的穩健發展,人民幣匯率從長期來說應該是要升值的。但人民幣升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民幣過快的升值,將打擊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動搖宏觀經濟的基礎。漸進的調整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改善貿易條件,促進整體國民福利,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中國當前和日本當初的情況十分相像,同樣是本幣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房地產價格暴漲。中國不能重蹈曾令日本人為之扼腕長嘆的“失落十年”的覆轍,人民幣在匯改道路的選擇上,必須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劉崇獻,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的利弊分析,價格月刊,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