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鐵路的跨越式發展,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涌現,旅客運輸安全管理體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舊的模式過渡到路局直管站段,從管界調整到站段的合并,新的安全管理體系隨之不斷變化和完善,但是旅客運輸安全事故并沒有銷聲匿跡,安全工作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證旅客運輸安全有序成為永恒的話題。
一、鐵路旅客運輸安全現狀
如果以市場經濟的眼光看待“鐵路旅客運輸”這一商品,那么旅客得到的旅程質量則為商品質量。旅程中旅客享受到的車輛設施設備質量、服務質量以及旅程安全系數,成為消費群體也就是旅客是否選擇鐵路做為運輸工具的關鍵。這里僅以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運輸安全為探討的對象。跨越式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繁榮發展的背后隱匿著安全事故的發生。預防事故發生的案例成為新鮮事物,安全管理工作仍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
二、影響鐵路旅客運輸安全的幾點因素
影響旅客運輸(以下簡稱“客運”)安全的因素錯綜復雜,涉及的方面也很廣泛,從整體出發可以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大類因素。客觀因素包括自然、社會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一般都是我們鐵路系統不可抗力或力所不能及的。比如,山洪、颶風所造成的事故以及路外傷亡。內部因素主要是指客觀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和企業文化等與日常工作有關的因素。本文重點探討的是主觀因素對客運安全的影響,包括勞動者和安全管理。勞動者是客運安全中較為重要的因素,有研究顯示,鐵路運輸事故中90%與人的因素有關。勞動者素質不高,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業務技術不過硬,應急處理能力差,安全制度和作業標準落實不到位,加之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事業心和責任感薄弱,職業道德水平低下,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造成事故多發、頻發。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安全管理工作。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按照安全生產的客觀規律,對運輸系統的人、財、物、信息等資源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以達到減少或避免鐵路運輸事故的目的。發揮作用的是管理者,方法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的本質是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一切因素,向有利于運輸安全的方面轉化,所以安全工作的關鍵是如何管理,即使用什么樣的方法達到安全運輸的目的。
三、做為客運系統安全管理專職,如何加強安全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和加強安全管理水平,確保旅客運輸安全是客運安全管理人員的重要職責。目前主要的安全管理手段有安全檢查和整改、安全制度的制定、安全教育的落實、安全信息的管理等。
1、安全檢查和整改。這是一種行之效的杜絕事故發生的手段。對于客運系統而言,安全管理者深入生產一線添乘和檢查可以起到監督和指導現場作業的作用,比起毫無監督指導的勞動作業,前者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但這種方法是被動的、機械的,整改措施也只是落實到了紙面報告中,檢查者也很少有去真正驗收整改結果的,造成有檢查一個樣,沒有檢查是另外一個樣。長此以往導致受檢班組走過場,被迫作業,“人走茶涼”,沒有調動和發揮一線勞動者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安全檢查者疏于深入現場,基層站段雖然制定了干部添乘和現場檢查量化指標以及各種考核標準,但都是被動地完成,沒有真正發揮檢查者的主觀能動性,更不用說開展調查研究,防患事故于未然了。究其原因,缺乏一定的激勵措施。各種文件制度只是制定了違章違紀的考核標準,公之于眾,違者則罰,而獎勵制度則鮮為人知,職工工作中缺乏能動性和創造性,導致鐵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減弱。
2、安全制度的制定。隨著勞動環境的改變、技術的更新和改進,各種安全制度的制定和修改滯后,有些制度在墻上一掛就是幾年、十幾年,試問我們的勞動者是應因循守舊還是現場自主作業呢。這就要求職能部門與時俱進,多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訂各種安全制度和規范。
3、安全教育的落實。職工教育部門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勞動安全專業知識和技能等必備的知識點上,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質的造就。缺乏職業道德的職工不是好職工,不會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的影響,試想也不會自覺遵守各種安全制度,為事故的發生埋下隱患。鐵路旅客運輸是一個較特殊的職業,職工接觸到的旅客來自不同的領域和階層,要求職工具備優異的心理素質去處理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使人頭腦清醒,精神飽滿,工作效率高。而抑郁、謹小慎微使人反應遲鈍,這對于安全是不利的。
4、安全信息的管理。現代化的企業管理需要管理者具備一定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便于快速傳遞和接受安全信息。因此,安全管理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僅具備工作經驗是不夠的。掌握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計算機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匯總和分類,便于對以往的工作有所認識。此外,運用一定方法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可以及時發現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前預防控制,防止和避免事故的發生。目前,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已做為一種計算機模塊,納入到技術職稱評聘的資格條件之中。
參考文獻:
[1]李宇輝,科學大眾,2006
[2]王寄存,鐵道貨運《鐵路運輸安全評價體系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