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則砸缸救友的故事,使他的冷靜、智慧古今傳揚;一個圓木警枕的事跡,使他勤學、苦學的精神被無數學子競相效仿;一部《資治通鑒》,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增添了一部瑰麗的史書。他溫良謙恭、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受到歷代人們的敬仰。時至今日,歷史天空中的“涑水先生”所留下的巨大的財富,依舊給人以濃濃的精神滋養。他就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
【選文一】
司馬光的誠信美德
□余飛
“誠”是司馬光終生追求的信條,是他為人處事的準則。這個“誠”指的是為人誠實忠厚、講究信譽,做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以“誠”命字。司馬光字君實,他用“君實”為字還有一個故事。幼年的司馬光是一個頑皮淘氣的孩子。在他五六歲時,別人給了他幾個青核桃,他求姐姐將外皮剝掉,姐姐擺弄了好一陣子,卻怎么也剝不開。姐姐走后,一個女傭把青核桃用開水一燙,那層青皮便脫落了。姐姐回來時見核桃皮已脫,就問是誰剝掉的,司馬光逞能地說是自己。這件事正巧被父親碰見了,父親訓斥司馬光道:“小小年紀就撒謊騙人,怎么得了!”父親的嚴厲批評給司馬光幼小的心靈打上了極深的烙印。
司馬光下決心再也不說假話,并用“君實”作為自己的字。司馬光想用自己的“字”提醒自己時時要“實”,處處要“實”。他一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以“誠”育人。司馬光不僅要求自己“誠”,而且用“誠”來教育學生。他晚年居洛陽,有個新科進士劉安世不就任朝廷授給的官職,專門趕往洛陽拜司馬光為師從學。他向司馬光請教做人最要緊的是什么?司馬光只回答了一個“誠”字。劉安世思考了3天,仍然不得要領,便再次向老師請教:“前日蒙先生指教以‘誠’,然而從何門而入呢?”司馬光回答:“從不說假話入門。”(尚恒元《司馬光軼事類編·品操》)后來,司馬光做宰相,來和他拉關系的親朋故舊很多,而這位劉安世卻一無所求,司馬光就推薦他充任館閣學士。
——以“誠”待人。司馬光一生為人誠懇,在交友過程中更是充分表現出這一品格。司馬光與王安石可謂是“冰火不可同爐”的政敵,但二人都光明磊落,從不在私下里用見不得人的陰招。王安石開始變法時,司馬光給他寫了一封3000多字的長信,言辭懇切,希望王安石能悟而改之。王安石言簡意賅地寫了封回信,就是文學史上頗有影響的《答司馬諫議書》。當王安石聞知罷免役、復差役后,憂憤而逝。躺在病床上的司馬光聞知噩耗,即抱病致書呂公著為其申訴求情。司馬光對自己的政敵王安石能做到不從個人感情出發,而是實事求是地評價,真是豁達大度。
(選自《文史春秋》2008年第12期)
閱讀感悟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章從以“誠”命字、以“誠”育人、以“誠”待人三個方面印證了司馬光誠信的美德,也從三個方面向我們展示了誠信的具體表現,闡釋了“誠信”誠實忠厚、講究信譽,做事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內涵,為我們樹立了誠信的標桿。
【選文二】
司馬光的人格之光
□劉和新
司馬光一生忠孝節義、恭儉正直,他安居有法、行事有禮。在洛陽時,司馬光每次回夏縣老家掃墓,都要去看他的哥哥司馬旦。司馬旦年近八十,司馬光不僅像尊敬父親一樣尊敬他,還像照顧嬰孩一樣照顧他。
司馬光一生從不說謊話,他評價自己時說:“我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只是平生的所作所為,皆問心無愧。”百姓全部敬仰信服他,陜州、洛陽一帶的百姓被他的德行所感化,一做錯事,就說:“司馬君實會不知道嗎?”
司馬光一生清廉簡樸,不喜華靡。史書上記載著他這方面的許多小故事,傳為美談。就連他的政敵王安石也很欽佩他的品德,愿意與他為鄰。據說,司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沒有錢辦喪事,兒子司馬康主張向親戚借些錢,把喪事辦得排場一點。司馬光不同意,并且教訓兒子處世立身應以節儉為貴,不能動不動就借貸。最后,他還是把自己的一塊地典當出去,才草草辦了喪事。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司馬光“典地葬妻”的故事。
司馬光的品格德行、修學治史,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但對他的政績,人們卻時褒時貶。
保守派主政的時候,對其政績大加褒揚,宋哲宗還赦令保守派的翰林學士蘇東坡撰寫神道碑文,洋洋幾千言盡是贊美之辭。
而改革派當政時,司馬光不僅沒有政績可言,而且被列入了奸相之列。王安石的學生章淳、蔡京主政時,為報復司馬光等人盡廢新法的做法,將其與三百零九名朝臣列入“元祐奸黨”,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立“奸黨碑”。
但是在立碑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對蔡京說:“小人是愚民,不知道立碑的意圖。但司馬相公海內都稱道他為人正直,現在卻要列入奸黨,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之下便要處罰他,嚇得安民一面求饒,一面哭訴:“大人的命令,小人不敢違抗。只是小人有一個請求:碑上刻匠人名字時,不要把小人安民的名字署上,以免留下千載罵名。”蔡京仔細一想,司馬光雖然有錯,但畢竟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變了主意,將司馬光排除在奸人之外。
可見,司馬光的人格不僅為百姓所稱道,甚至連對手也為之折服。在封建時代,司馬光是孔門的第三個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樣在孔廟享配。時至今日,人們仍記得歷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選自《千秋史話》)
閱讀感悟
良好的德行造就閃光的人格,司馬光以他的忠孝節義、恭儉正直、清廉簡樸、不喜奢華成就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品格德行、修學治史站在了史學的巔峰,位居孔門圣人之列。司馬光的這一切都得益于他平常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細節體現一個人的品格,讓我們從日常小事做起,加強品德修養,完善自己的品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