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薛濤的名字與唐代女詩人薛濤相同,成都望江樓公園至今還有相傳為薛濤汲水制作詩箋的“薛濤井”。其實,當代薛濤是一位濃眉大眼、長得棱角分明的東北男子。2005年5月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召開了原創兒童文學研討會,薛濤在會上有一個發言,力倡中國兒童文學的民族文化精神,對時下某些兒童文學評論一味鼓吹“一切都是西方好”提出質疑,引起與會者的很大興趣。2006年12月6日,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勵耘學術報告廳與研究生們進行座談,薛濤講的最多的是生命意識與對生死問題的思考。一位正在走紅的年輕作家,面對紅塵滾滾的語境,不談青春、時尚、外國,卻大談民族文化、生命意識,似乎有點另類?!@就是薛濤,本色的薛濤,薛濤的本色,一位有著自己執著的文學理想與美學追求的作家的本真顏色。
薛濤文學創作的特點,集中在以下數端:
1.以小說為主攻目標。
2.以現實主義為審美旗幟。薛濤的小說既有現實主義題材,也有純粹沉浸于幻想王國的浪漫演繹(如《鳥孩子》),甚至是古老神話的現代抒寫(如《夸父與小菊仙》等“山海經新傳說”三部曲),但他寫得最成熟、最成功、最能體現出他對小說審美追求與藝術功力的還是張揚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如《隨蒲公英一起飛的女孩》《白鳥》等,前者曾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2002年)。
3.以腳下的東北黑土地為創作資源。品讀薛濤的小說,有一股凌厲的東北風撲面而來。薛濤深愛他腳下的那塊黑土地,自覺地汲取東北地域文化的營養。奔騰的遼河、渤海灣的城市季風、黑土地上的鄉村風情以及民俗細節,深深地植入薛濤的小說之中,并進而內化為薛濤小說的獨特風格。
4.以詩性為最高的藝術指向。薛濤筆下的文學世界具有某種典型性,這既是解讀改革開放30年來東北兒童文學創作的一個極佳文本,更是解讀“第五代”兒童文學作家創作的一個代表性文本。因而研究薛濤已成為新世紀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