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家來了一個幫做家務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紀雖輕,人卻有些木訥。她的劉海一直蓋到眉毛底下。她總是用躲在厚厚的頭發后面的不安的眼神四處張望,干活兒的時候手凍得紅紅的。
母親說雨花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樓買菜動作慢得很,每天9點多鐘就去了要到快11點了才回來,燒中飯常常都來不及。我跟母親說從前那個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樓買菜要不了一刻鐘就回來了。
快過年了,母親想放雨花的假讓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說回去也沒什么意思,我們都明白她大概是想多掙那一個月的工資。家里人都說雨花表面上看著木訥,其實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來什么,只是看她平時抹東西的時候愛在琴凳上坐坐,有時也伸出紅蘿卜一樣的手指在鋼琴上作兩下,看見有人來了就羞澀地把手指縮回棉襖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握著的抹布在琴蓋上撣巴撣巴地擦著,裝著在搞衛生,偶爾弄響了琴鍵的樣子。她還喜歡在書柜前這兒摸摸那兒弄弄的。因為父親的書標有“概不外借”的字樣,她像個被拒之門外的孩子那樣,站在書柜前人也顯得矮了一截。
母親是很舍得送衣服給雨花的,卻最看不得雨花浪費時間:“中午一大家子人等著吃飯呢,她可倒好,一下樓買菜影子都不見了。”
有一天上午9點多,雨花提著籃子又要下樓去買菜了,母親沖我努努嘴示意我跟上雨花去菜市場,看雨花到底每天拐到哪兒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腳出了門。
那天天氣很好,陽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磚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磚地上玩跳房子。雨花從孩子身邊繞過去的時候,照著一個梳了翹翹辮的女孩頭上輕拍了一下。那女孩看她一眼,說了句“討厭”,雨花就獨自一人邊走邊嘿嘿地笑出聲來。她今天看上去心情很好。從我家到菜市場的路上有一排鐵柵欄,她走到那兒的時候就把一只手平伸開來,用手指尖“咯嘟咯嘟”地從那排柵欄上劃過去,好像在鋼琴上彈奏一個流暢的音階。
菜市場是擠在一條狹窄的馬路里的,離老遠就聽見各種吆喝聲。提著籃子的雨花一會兒在我的視野里消失,一會兒又從另一處人堆里冒了出來。她買完菜往回走的時候,我終于發現了她的秘密——她拐進了我家樓下的一家小書店,小書店的門是全玻璃的,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雨花先是把那一籃子菜在門邊的空地上放下,然后她在書架上隨手抽出一兩本來翻翻,很快又放了回去。她的舉動似乎是要讓人相信,她在挑書,她最終肯定會買下一本書走的。
她到她去熟了的地方站住,然后看也不看從頭頂第三格抽下一本書來,穩熟地翻到其中的一個頁碼,聚精會神地讀起來。那是一本很厚的書,我看不清書名,但我可以斷定,那是一本小說。雨花走了以后,我從書架上把她看的書抽下來看,那是一本新版的《飄》。回到家母親把我拉到一邊問這問那,我只敷衍了幾句。
過年時,母親讓我們一人送一件小禮物給雨花。我妹送給雨花一只漂亮的發卡,我的禮物是包在紅紙里的,遲遲不肯拿出來給大家看。大年三十晚上我把我的禮物送給雨花——是那本《飄》,我期待著她感激而又快樂的表情,可是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種表情,雨花咧了咧嘴,顯得很不自然。
“我想你喜歡這本書,所以我就——”
雨花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好像無地自容的樣子,我從來不知道一份禮物竟會如此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然而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雨花再也不到樓下拐角處的小書店里去看書了,我送給她的那本書也從未見她拿出來看過。
(選自《早讀晚練》)
探究練習
1.文中畫線的句子寫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看出雨花是個怎樣的小女孩?
2.過年時雨花說“回去也沒什么意思”,雨花心里是怎樣想的?
3.雨花打掃衛生時愛在哪些地方逗留?說明了什么?
4.“我從來不知道一份禮物竟會如此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然而一切都無法挽回了”,這樣的結局不是“我”的預想,設想當時“我”的心情怎樣?
5.送一份雨花喜愛的禮物,為什么會“如此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呢?
【張柯/供稿】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