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總在做外界看好的變革,HP總在做外人眼中晦暗不明的抉擇,但結果是,越是人人看好的決定越可能事與愿違;越是事半功倍的方向越可能飽受非議
面對變化,人們的態度形形色色。有滿心期待的,有滿不在乎的,有滿腹狐疑的,也有滿腹牢騷的。據說在氣溫變化明顯的初春或深秋季節,人體的各種慢性病惡化率會大幅增加;與此相似,在產業方向和市場環境發生急劇變化的情形下,很多原本經營有方的企業會突然陷入困境,直至無力回天。
美國人Chip Heath和Dan Heath兄弟在《瞬變》中,把變化中的組織體分解成騎象人、大象和環境三部分。對企業來說,通向未來的目標、方向和方法是騎象人,持續不斷的業務運營、員工能力和企業文化就是那只大象,而環境就是圍繞在企業周圍的上下游伙伴、競爭關系和社會評價。在幾乎相同的變化環境下,不同的大象在各自騎象人的驅使下,往往會演出不同的結局。
衰落的Sun和復蘇的HP
成立于1982年的美國Sun公司,曾經是萬千寵愛在一身的硅谷驕子。這家公司在1984年提出的著名口號“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網絡就是計算機),至今光芒四射。在我看來,Sun不僅看到了Internet風行的今天,也預言了云計算終將降臨的明天。1986年Sun股票上市,2000年股價飆升到258.75美元,公司市值近2000億美元。但隨著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破滅,高端市場萎縮、消費IT浪潮、轉型服務和金融危機等產業變局接踵而至,曾經眼高于頂的Sun公司走上了長達9年的變革圖新之路。2003年,Sun忍痛放棄了利潤豐厚的專有系統,推出采用AMD芯片的工業標準服務器;2005年,以40億美元代價收購磁帶存儲系統生產企業StorageTek;2006年,對外開放了最寶貴的企業資源——Java虛擬機和編譯器的源代碼;2008年,耗資10億美元收購開源數據庫廠商MySQL。幾乎與此同時,Sun先后進行了9次企業重組,最多一次裁員6000多人,相當于全球員工總數近20%。盡管屢敗屢變,Sun仍然難以擺脫日薄西山的困境。2009年4月,令人扼腕嘆息的一幕終于出現:在Sun的主動邀約下,Oracle以74億美元擷下這朵明日黃花。這個時候,Sun的市值只有40億美元,大約是鼎盛時的2%。
在21世紀前十年,還有另一家著名硅谷企業也在進行著艱苦而又曲折的自我救贖。2001年9月,HP放棄被外界普遍看好的普華永道咨詢部門,出人意料地以240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全球第2大PC企業Compaq。這次收購一波三折,在外界質疑聲中,HP董事會甚至在2005年做出了撤換明星CEO Carly Fiorina的痛苦決定,但隨著新CEO Mark Hurd上任,HP終于撥云見日,不僅超越Dell成為全球第一大PC企業,而且成為全球第一家營業額超千億美元的IT企業。
同樣是曾經顯赫而又面臨困境的硅谷高科技企業,同樣置身炎涼交加的市場環境,同樣看到了變化的必然性,同樣有著變化的決心和努力,為什么HP能夠逃出生天,而Sun只能夕陽西下,在兩家企業的不同命運中,騎象人和大象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好的騎象人應該什么樣
騎象人是企業面對變化的理性一面,負責指出方向、做出決定。對比Sun和HP的騎象人,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Sun做出的每次重要變革決定,一開始都深得業界好評;而HP的做法,往往毀譽參半,甚至備受非議。但從結果看,Sun幾乎都沒有收到預期效果,HP反而總能做到柳暗花明。在我看來,Sun總在做外界看好的變革,HP總在做外人眼中晦暗不明的抉擇,這正是兩個騎象人水平的高低之別。
相比之下,做出外界看好的決定并不難,但另一方面,既然外人都看的明白,競爭對手能無動于衷嗎?如果騎象人的選擇是在驅使大象走進未知叢林,而捕獵者枕戈待旦已經做好了準備,大象的失敗結局還用多說嗎。當Sun在2006年做出Java開源決定時,產業分析師和技術工程師一片歡呼,但IBM早在一年多前就推出了自己的Java開源項目。結果是出現了兩個并駕齊驅的Java開源項目,各自的影響力都受到影響,用戶的困惑難以排解,作為Java最大敵人的Microsoft公司反而坐收漁利。Sun借助開源Java促進服務器硬件銷售的努力終成泡影。
與Sun的際遇不同,在HP做出巨資收購Compaq決定時,從內到外一片質疑,反對者陣營甚至包括公司創始人家族。在很多人看來,HP本來有機會以170億美元收購普華永道咨詢部,高調開拓利潤豐厚的企業計算市場,同時放棄市場份額每下愈況、經營虧損愈演愈烈的PC業務。面對非議,當時的HP CEO Carly這樣說:“類似普華永道這樣的公司,市場上還有,以后還有機會收購,但收購Compaq的機會只有這一次。”接下來,Carly展現了她洞察秋毫的遠見:“今后幾年,企業計算市場將保持平穩發展,但消費IT市場將出現巨大飛躍,只有收購Compaq,HP才能把握這次機會。”接下來,在人們的將信將疑聲中,全球性消費IT浪潮悄然而至,早已做好準備的HP成為了最大贏家。
Sun的騎象人做出了看上去正確實際錯誤的決定,HP的騎象人直到多年后才讓人心服口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企業面對變化的過程中,越是人人看好的決定,越可能事與愿違;越是事半功倍的方向,越可能飽受非議。
成也企業文化,敗也企業文化
變化中的企業日子特別難過,一方面不能停止為客戶提供服務,不能動搖上下游企業、員工、投資人和公眾的信心,另一方面又要毫不猶豫地改變原有的發展方向、業務流程和企業資源。就像F1賽車手,既要跑得快,又要開的穩。正如Heath兄弟所說,任何組織體都有抗拒變化的慣性,讓大象動起來的最好方法,不是理性分析,而是情感渲染。對企業而言,最有人文色彩、最有穩定慣性的情感要素,就是企業文化。
作為一帆風順的硅谷新貴,Sun原有的企業文化充滿自信、推崇技術、追求創新,《華爾街日報》曾經說過“要想知道IT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就去問問Sun吧。”但對技術創新的迷信,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漠視客戶利益、忽視合作伙伴。面對變化,Sun的騎象人做出了尋求合作伙伴、開放技術體系、收購其它企業等決定,這也意味著Sun需要以更積極的心態、更謙卑的態度,捕捉客戶需求、優化生態環境。但Sun就像困守荊州的關云長,盡管流年不利,但始終不肯低下孤傲的頭。當Sun在2006年大張旗鼓地銷售采用AMD芯片的工業標準服務器時,Dell和HP已經開始針對雅虎、亞馬遜、MySpace和Facebook等網絡公司的大型數據中心銷售定制服務器,并為這些大客戶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去除多余的配件,或者應客戶要求重新設計電源,但Sun只是在向所有客戶銷售標準化產品。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Frank Gillett對此大惑不解:“這個世界大概有20個客戶購買了數以萬計的服務器,而我幾乎不知道Sun在爭奪這些客戶。老實說,我真不明白為什么Sun不積極攻占這一領域。”在我看來,Sun不是有眼無珠,而是不愿意接受“為客戶改變”的服務新潮流,不愿意放下傲視眾生的身段。
與Sun相比,HP的企業文化來頭更大,以“只要企業提供合適環境,員工必然全力以赴”為精髓的“HP Way(惠普之道)”被十多萬HP員工奉為圭臬。但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HP公司的騎象人,在讓大象看到了嶄新的目的地明信片之后,也對原本優雅寬松的惠普之道,注入了濃厚的注重效率、追求績效的新色彩。接替Carly出任HP CEO的Mark Hurd直言不諱地說;“企業文化是個有趣的詞,我一直都不完全清楚它的含義。我想建立的文化是可以同時追求成本和增長,同時追求短期或長期目標,同時追求戰略和運營。我們想讓公司形成充滿責任感的文化,知道誰在負責執行戰略,誰在執行運營,并且讓世界上最好的員工來完成這些任務。我不知道我所指的是不是就是文化。”
企業文化是大象的情感歸宿。轉型中的企業,成也企業文化,敗也企業文化。Sun的騎象人從不承認原有企業文化的缺陷,從來沒有改變“技術至上”的榮譽感,這就像驅使吃慣了香蕉的大象翻越綿綿沙丘;而領導HP轉變的前后兩任CEO都是空降兵,騎象人對企業文化中的消極面毫不留戀,通過調整員工的績效考評指標,讓大象自己做出了趨利避害的選擇。
Sun和HP都曾經擁有成功的歷史、卓越的技術和耀眼的品牌,都曾經面對危機四伏的困境,但面對變化,騎象人的洞察力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大象的情感帶來了不同的市場表現。這兩家著名企業近十年的興衰榮辱,足以成為MBA典型案例。
『 點評人簡介 』
老黃:
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先上學,后當兵。1996年成立exchannel Consulting Co.為國內外多家企業提供品牌建設,產品營銷,公關關系咨詢服務。愛好跑步、讀書、旅游、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