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它們”是指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它們是學習的大敵,許多同學成績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和它們太親密了。
一、學習無計劃。有些同學不制訂學習計劃,每天不清楚自己該干什么,總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在后面推著走。還有的同學錯把行為當做成就,每天忙忙碌碌,自我感覺很有成就。其實,缺乏清晰的計劃以及目標的學習往往效率不高。若按照學習計劃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控制性強,學習過程就科學,學習結果就理想。如果同學們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計劃都能按時完成,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你留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學習效率高的同學往往心中有譜,即有周密的學習計劃。
二、時間支配不科學。同學們每天都有非常多的學習任務,但據科學研究,占學習活動總量20%的重要事件可以決定占學習活動80%的學習成果。我們每天面對的事情可分為五類:必須做的事情、應該做的事情、量力而為的事情、可以委托別人去做的事情、應該拒絕的事情。不少同學不會設定優先次序,不分輕重緩急,不管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和重要,只知一味去做,每天習慣于忙忙碌碌,經常點燈熬夜,但忙不到點子上。也有同學不善于擠時間,還抱怨沒有時間供自己學習,可是上網、玩游戲機、聽流行歌曲、郁悶、發呆、做白日夢等都浪費了很多時間。
三、復習鞏固不及時。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人們對所學的新知識,一小時后只能保持44%,兩天后只留下28%,六天后只剩下25%,以后的遺忘速度逐漸減慢。根據這一規律,我們要做到剛學的知識要“趁熱打鐵”及時復習。好比吃飯要消化一樣,復習是消化吸收知識的重要環節。聽課之后我們要及時復習所學知識,復習可以把聽課時理解不清楚的內容弄明白,鞏固已經聽懂的知識,搞清楚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融會貫通,使學過的知識真正變成自己頭腦中的財富。一些同學平時不重視復習,往往是新知識忘得差不多了才復習,那無異于重新記憶,效果自然差。有的同學為了應付考試,突擊復習,開夜車,這樣在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方面欠賬太多,加之時間短復習內容多,最終只能死記硬背,“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是不可取的。
四、忽視歸納總結。因為每個知識點都不能孤立地去學習,如果把它們放進一個個隔離倉庫中,就像把機器上的零件放進零件柜中一樣無用。任何零件只有組裝在整體的機器上才會發揮作用。同學們只有通過總結歸納,才能把平常所學的多個知識點組裝到自己的知識系統中去。一些同學不會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面、結成網,因而不能把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當然也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五、“落水不懂呼救”。一個人落了水,那他就得高高舉手,大聲呼救,以期別人救自己。同理,我們學習上遇到困難了,就應該趕緊用恰當的方式向老師、同學請教。學問學問,要學要問。問是學的前提,學又是問的直接原因,由學而疑,由疑而問,由問而悟,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和環節。“求救”涉及到學習態度問題。我們不僅要勤問,而且要善問,就是說我們不能有問題就去問,這樣會降低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問題的提出應先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鉆研,找出自己無法獨立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再進行發問。謝覺哉也說:“有思索之不得而后問,有思索出了頭緒,不敢自以為是而問?!庇辛藛栴}要及時問,不要等問題成堆了才去問。求教問題一定要認真,力求弄懂??傊覀円獙ⅰ昂艟取边M行到底,這樣才不至于被“淹到”。
【翁路斌 乙常青/供稿】